1月13日,一波疫情高峰过后,衡东县迎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县城里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广场上、饭店里,人多了起来。曾经冷寂的街面充满了烟火味,城市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繁华。
一个月前,疫情防控“新十条”颁布,也拉开了78万衡东县人民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序幕。一时间,随着新冠感染者的增多,各大社交平台上“阳了”的动态陆续刷新。
“疫情越是复杂严峻,越不能打乱仗!”县委书记谭建华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新十条”颁布后,衡东的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转变为“治”,医疗救治的主要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
为了切实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全县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即基层首诊、分类就诊、有序转诊,要求“快进快出”,为真正有需要的居民群众留足医疗资源。同时,充分发挥传统中医名县的优势,让中药在新冠病毒感染初期尽早介入治疗,及时遏制轻症病人向重型、危重型发展。
▲近日,衡东县人民医院ICU主任陈海军正在查房。
为急危重症患者畅通生命通道
“目前恢复得蛮好,估计再过两天就可以回家了。如果还感觉不舒服,去乡镇医院输点液就差不多了。”近日,衡东县人民医院ICU主任陈海军,在日常查房中发现吴集镇的颜大妈健康状况已日益好转,被口罩勒红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陈海军告诉记者,就在几天前,颜大妈感染新冠病毒,加上自身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力相对较弱,一时情况非常危急。家人将其送至医院后,马上转入重症监护室,陈海军第一时间给老人上呼吸机治疗,经过及时抢救,老人的情况逐渐好转。
“‘分级诊疗,快进快出’是衡东县实施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工作的一大亮点,以求为每一个急危重症患者畅通生命通道。”县委副书记、县长蒋崇华向记者介绍,该县以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搭建的“医共体”为载体,规范有序地开展全县医疗救治工作。其中,县级医院主要负责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和技术支持,镇卫生院主要负责轻中症患者诊疗以及重症患者早期识别和及时转诊,村卫生室主要负责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轻症居家治疗患者的健康咨询、健康监测和用药指导等服务,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中医药力量“疫”线放光芒
▲“新十条”颁布前夕,衡东县中医医院就向社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预防方,方剂包含黄芪、白术、连翘、金银花等,力求帮助人民群众少感染、晚感染、不感染。
日前,一辆名为“移动中药房”的中巴车开进了霞流镇。送药单位是衡东县中医医院医疗服务队,此次他们将免费向霞流镇村民派发新冠病毒中药预防方和治疗方。
今年68岁的李大娘,一家5口人中就有2人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听说有医生来镇上问诊送药。她早早来到现场,第一个拿到了预防新冠的中药,她满意地说道:“在这个药物紧俏的时期,可以收到免费的药剂,真是太暖心了!”
衡东县是传统中医名县,中医药的使用时间较早,范围很广,“中药饮片”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卫生部就多次倡导“中药饮片全国学衡东”,目前具有影响力的有湖南东健药业有限公司和县中药饮片厂。
“疫情防控期间,我县将中医药广泛应用于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和预防,再次证明了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价值所在。”县中医医院负责人李雪峰表示,该院在“新十条”颁布前夕,就提前面向社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预防方,方剂包含黄芪、白术、连翘、金银花等,力求帮助人民群众少感染、晚感染、不感染。截至1月4日,该院共为县城区群众提供预防方4万余付。
▲“有苏医生在,新冠病毒没那么可怕!”
“抗疫明白人”坚守最前端
“新十条”甫一发布,布洛芬、小柴胡等感冒药十分抢手,许多地方供不应求。霞流镇洣河村,一个3000多人的偏僻小山村,却没有因为抢不到药品而焦头烂额。
“村里定下3条规矩——每人只能拿1粒布洛芬和相应数量的中药制剂,不许多拿;年轻人不建议输葡萄糖,把医疗物资留给重症老人;每个村民都要学习新冠病毒相关知识,减少对病毒的恐惧。”村卫生室的苏永红医生告诉记者。
前几天,村里70多岁的脱贫户赵菊英因为感染新冠病毒,出现发烧、拉肚子等症状,周边邻居马上打电话给苏永红。接到电话后,苏永红连夜带着药品赶到,接连2天治疗,老人病情明显好转。据了解,近1个月时间里,苏永红已向全村孤寡老人免费赠药1500多份,帮助村民们平稳度过感染疫情高峰。
信得过、威望高、有专业知识……苏永红是大家心中公认的“抗疫明白人”,有了他坚守在抗疫最前端,村民们坦言,“有苏医生在,新冠病毒没那么可怕!”
“让更多的‘抗疫明白人’走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服务,方能更好地守护78万衡东人的生命方舟。”衡东县卫健局负责人李建雄说道。
目前,衡东县各级医疗机构正调配资源力量,合理进行混合编组和人员梯队搭配,增援院前急救和急诊工作,并鼓励招募志愿者和返聘近5年内退休的人员重新上岗。经过前期摸底统计,已有122名“抗疫明白人”加入其中。他们也即将投入到抗疫一线,以勇气和担当肩负起守护衡东人民健康的重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