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处处暖,雷锋精神代代传。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140余万名“衡阳群众”闻“令”而动,奉献互助,用爱心为城市加温、用行动为城市代言,开展平安建设、移风易俗、环境整治、文明交通等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雁城这片深植雷锋精神的沃土处处涌动火热的“志愿红”,也让一抹靓丽的“志愿红”成为整座城市最绚丽的流行色。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成为社会新风尚
“大爷,请喝杯热茶歇一歇。”“阿姨,请问您想购买去哪儿的车票,我来帮忙!”“同学,你的行李重不重,我帮你拿上车吧……”
今年春运,我市启动“情满旅途暖冬行动”春运志愿服务活动以来,数以百计的“衡阳群众”志愿者响应号召来到“三站一场”等交通枢纽,为出行乘客提供基础信息咨询、购票指导、安全秩序维护、热水供应、重物搬运以及突发情况预备等贴心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在“情满旅途暖冬行动”春运志愿服务中为旅客提供热情服务。
在春运的寒风中,他们灿烂的微笑、文明的言行、温暖的双手,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服务旅客超30万人次。“很高兴今年能以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体验春运、参与春运、服务春运,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拓展了社会实践能力。”就读于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唐浩然称。
2022年12月26日,了解到部分群众买药有困难的情况后,衡东县洣水志愿者协会、衡东向日葵志愿者协会联合爱心企业在衡东县开展药品赠送志愿服务活动,免费发放退热药、感冒药等防疫物资包。小小药片,大大温暖,引来居民群众纷纷点赞。
▲衡东县志愿者联合爱心企业开展药品赠送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当日,志愿者来到衡东县文体广场、交通东路等地,把布洛芬、三九感冒灵、板蓝根等防疫药品打包好后,送到了前来领药居民的手中,还不忘叮嘱来领药的市民用药须知、注意事项等。“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联合了爱心企业发放了各类防疫药品,希望以绵薄之力给广大市民解忧解难。”志愿者吴新梅说。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打造“衡阳群众”品牌为抓手,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3527个,实现了市县乡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阵地全覆盖,并因地制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出特色文明实践项目,实现了“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亮点”。截至2023年2月28日,全市注册志愿者超145万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107113场次,志愿组织注册数5112个,涌现出“备战青年志愿者协会”“小红人”“衡阳市微公益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一批优秀志愿者团队,打造了一支接地气、暖民心、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
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雁城文明新风拂面而来
“软软糯糯的衡阳扁粑,正宗儿时家乡味……”1月6日,随着党的二十大代表朱霞出现在直播间,衡阳县“星火助农”大型公益直播活动进入高潮,平台点击率、下单量节节攀升。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宣传优势,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衡阳县创新宣传工作,加大对工农特色产品、红色文化及旅游资源的推广力度,整合融媒体资源,发起成立“电商直播天团”,首创“星火助农”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公益直播。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星火助农”志愿服务项目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星火助农’公益直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既能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帮助个人成长,又能有效解决农村产品销售难、旅游发展难等系列难题。”“星火助农”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寒假期间,“星火助农”大学生志愿者将全县100多种农产品推向全国,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逾千万元。
“丁爷爷祝您生日快乐,天天开心!”看到两位“衡阳群众”志愿者提着蛋糕和礼物到来,丁爷爷赶忙起身出门迎接。随后,志愿者为他点燃生日蜡烛、唱起生日歌。“自从儿子去世以后,家中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了……”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暖心工程”关爱失独家庭志愿服务项目中,志愿者为失独老人过生日。
这温情一幕,是我市开展的“暖心工程”关爱失独家庭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9月份开始实施,对失独老人提供精神抚慰、生活陪伴、心理疏导、大病陪护、传统节日慰问和生日陪伴等服务。目前,该项目已有志愿者1400多人,关爱惠及衡阳市城区“失独”家庭特扶人员1574人。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志愿服务逐步迈入正轨,在党的思想传播、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助学支教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了衡阳县岣嵝乡“星火助农”高校公益直播、“雁回衡阳”返乡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爱在路上”助学、衡阳市“艺术童伴”关爱留守儿童、“暖心工程”关爱失独家庭等一大批具有衡阳特色、深受欢迎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有力推动了全市志愿服务向品牌化、专业化、精准化发展。
模范好人率先垂范,让雷锋精神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2月19日,衡阳市万众和养老中心迎来了一群“红马甲”。当日,随着“衡阳群众”志愿者的到来,奏响了该养老中心“爱的旋律”。
为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美德,衡阳市义工协会志愿者在“中国好人”王永红、“湖南好人”祝传香、“衡阳好人”王鑫的带领下,携手爱心团队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用行动传递真情。
活动中,有的志愿者陪老人聊天谈心,有的帮老人按摩,有的帮老人理发,还有的帮老人修剪指甲。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们干劲满满,老人们也喜上眉梢,对于这些面对面、零距离的细心服务,老人纷纷伸出大拇指为志愿者们点赞。
2月27日,农历二月初八,是衡阳县渣江镇“赶二八”庙会的日子。在此特殊节日,“湖南好人”王若军、欧阳振大、尹春云、廖连玉,衡阳市道德模范邱曙光,“衡阳好人”尹冬英、王鑫、欧阳胜梅携手爱心团队和单位,趁着“赶二八”来到衡阳县渣江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衡阳群众”志愿者巡河净滩保护环境。
现场,参加志愿服务的模范好人与“衡阳群众”志愿者分工合作,有的免费为居民理发,有的趁着村民赶集空余,分发普法宣传资料。当日下午,参与活动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衡阳县渣江镇盐田村开展普法文艺演出活动,将法律法规巧妙融入文艺演出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法律内涵,寓教于乐,让法治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
▲“衡阳群众”向居民宣传创文知识。
衡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这座“好人之城”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他们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切实发挥了榜样表率作用,示范带动了更多群众参与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凝聚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强大工作合力,绘就了首善之城的靓丽文明底色。
多措并举强化文明实践,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持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的同时,市文明办、市创群办通过组织开展培训、开展各项活动、增强激励措施、加大宣传力、升级智慧平台等方式,对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度进行了全面提升。
邀请国内知名软件公司对“衡阳群众”App平台进行全面升级打造,平台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智慧化管理“三位一体”,实现了“统筹调度集中化,数据呈现可视化,志愿服务闭环化,市民操作便捷化,考核管理智慧化”,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获得激励积分提供了权威平台和强力保障。
2022年12月9日,我市成功举办了衡阳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10支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分别荣获金银铜奖,大赛的成功举办是推进我市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的有效尝试。
“让志愿者既有面子,又得到实惠。”同时,我市还制定完善“衡阳群众”志愿者“积分星级认证管理”“网格化管理”等制度,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如,每年评选表彰优秀“衡阳群众”志愿者,并优先推荐其参评各级道德模范和好人、参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邀请列席市县两会等,让志愿者在精神上有“成就感”;推出星级志愿者本人及其子女享受相应就医、就业、旅游、出行等优惠政策,让志愿者在物质上有“获得感”;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让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安全感”。
三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下,“衡阳群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145多万人。“衡阳群众”品牌被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作为地方特色品牌向全国推介,入选2020年《中国改革年鉴》、2021年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三百工程”典型案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给予专题报道。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志愿服务活动,在雁城营造了浓厚的学雷锋、讲奉献的氛围,形成了全员学雷锋、全年学雷锋、全面学雷锋的生动局面。我们也在一场场志愿服务活动中,读懂了“衡阳群众”的信仰,感受到“衡阳群众”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肩,充分发挥“衡阳群众”主人翁精神,把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