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全市230余万亩早稻栽插完成,全面进入田间管理
发布时间:2023-05-10 08:44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230余万亩早稻已结束栽插,一些较早完成插秧的早稻处于返青分蘖期,秧苗长势普遍较好,全面进入田间管理。春耕期间,全市共投入各类农机具3.8万台,机插秧率近55%,为早稻再夺丰收赢得了主动。

▲农民在播种补苗。

5月8日下午,记者在珠晖区高粟村的田间地头看到,绿油油的禾苗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些农民正在取水灌溉、追肥护苗,为今年粮食丰收打下基础。

“夏季早稻生长较快,提前追肥是为了保证营养。随着稻苗生长,潜在的病害、虫害也会伴随而来,所以插秧后还要继续进行追肥、除草、喷洒防虫药等田间管理工作。”作为当地的双季稻种植大户,农户陆元亮种有早稻2100余亩,在5月2日之前就完成了插秧。他说:“早稻插秧结束后,我们将进入为期两个月的早稻管护期,直至7月上旬早稻抽穗。整个管护期,施肥、管护、除草、除病虫,根本就闲不下来。”

春季农业生产事关全年粮食增产、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近三年来,我市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水稻机械化栽植水平由39.57%提升至49.81%,位于全省前列。今年,我市进一步强化了春季农业生产用机保障和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积极推行机插机抛技术,确保全年完成机插机抛作业补贴面积34万亩,带动全市水稻机械化栽植水平增长4个百分点以上。

进入5月份,农业自然灾害也进入多发频发时期,农业防灾减灾压力较大。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充分发挥农业气象联动工作机制的预测预警作用,扎实开展“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在病虫防控关键时期,组织植保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面对面”“一对一”指导服务,严格控制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确保重大病虫害不大面积爆发成灾,切实提高种粮农民的获得感。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