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承载着历史记忆。盛夏的衡阳,热浪翻滚,火热的不仅是天气,更是人气。8月8日下午,在营盘山公园,记者现场看见,苍翠挺拔的“镇园之宝”千年古樟,如珠链般光彩夺目,古樟景点成了网红打卡地,不少市民游客结伴来到古樟浓密的树荫下,一睹“雁城第一树”的风采,聆听“老寿星”的故事。
▲营盘山公园苍翠挺拔的千年古樟。
我们的家门口究竟有多少古树名木?统计显示,目前,全市各城区辖区共有古树名木356株、50年以上后备资源树木6165株。近年来,我市加大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扎实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将古树经常性维护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加大对滥挖、盗卖、砍伐、非法移植古树名木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大力推广适应性强、地域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满足绿化美化需求,加强植物配置,合理搭配,不盲目引进高端乔木、百年古树,坚决刹住“大树进城”之风。目前,我市城区古树名木已全部建档立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部实行重点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并对中心城区范围内50年以上后备资源树木进行了摸底、建档、挂牌保护。
“一树一策”,精心呵护绿色“活化石”
古树被誉为绿色“活化石”,见证了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目前,全市各城区辖区拥有的356株古树名木品种繁多,主要包括香樟、重阳木、银杏、柏树、枫香等,广泛分布于全市各城区的公共绿地、公园景区、居民小区、厂矿、学校等地,其中,古树数量最多的是珠晖区,年龄最大的位于雁峰区营盘山公园的古香樟,树龄长达1400多年。50年以上后备资源树木主要有香樟、广玉兰、雪松、桂花树等树种。
▲岳屏公园重阳木枝叶繁茂,亭亭如盖。
近年来,我市对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健康“普查”,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部分古树名木存在树体空洞、长势欠佳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为了让古树名木“青春”永驻,我市积极开展古树名木救治复壮工作,采取制定“一树一策”的养护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有针对性地加强跟踪管护。替古树名木建立“电子档案”,将每株树木的位置、树龄、保护等级等信息全面核查录入,动态监测保护。
▲悬挂在千年古樟树干上的保护牌。
强化示范建设,留住“城市记忆”
古树名木是弥足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一座城市和谐生态的“绿色名片”。一棵古树是一段历史,一株名木则是一种情怀。为了改善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让古树重焕“青春”风采,发挥古树名木人文历史景观作用。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古树名木保护示范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古树名木、名居古建筑保护的决定》,对全市古树名木实行统一挂牌保护,通过新建“古树公园”“古树景点”,形成供市民了解古树文化的观景打卡地,更好地凸显古树名木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展现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让市民游客了解古树历史文化,留住“城市记忆”。
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于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增强市民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厚植生态文明底色,守护古树名木,绘就绿美画卷,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