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积蓄动能;一条条生产线竣工投产,势头强劲;一条条产业链升级提质,韧性更强……金秋时节的衡州大地,处处跳动着工业发展的强劲脉搏。
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1-7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4%,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3.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有力发挥了稳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其中,制造业增长5.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6.7%。
工业稳,则经济稳。今年以来,我市以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为牵引,奋力推进制造立市建设,全力抓好链群建设、企业培育、智赋千企等重点工作,工业经济呈现出形稳、态优、势好的发展态势。
补链强链、集群集聚产业发展向“高”发力
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着力提升重点产业链。我市以链群建设为抓手,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着力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集群形成梯度。统计数据显示,1-7月,全市在建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2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个;在建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101个,总投资436亿元,预计可新增产值837亿元。
施工工地忙起来了,工业项目多起来了,工业发展生机勃勃。1-7月,14条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产值892.10亿元,其中,钟表、新能源汽车、钢管及深加工、电气设备等4条产业链实现两位数增长。不仅如此,输变电产业集群还被纳入全省“4+6”产业集群建设名录,编制完成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一图四库一清单”,为打造“中国电工城”提供强力支撑;盐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钢管及深加工、智能视听产品产业集群进入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钟表产业集群顺利通过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初赛。
大抓企业、抓大企业
企业培育向“优”进军
企业培育向“优”进军
我市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分类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增强产业发展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做优做强龙头企业上,扭住存量企业这个“家底”,全力支持骨干企业“原地倍增”、扩能升级。上半年,全市235家倍增名录库企业中,有13家实现产值倍增,22家实现产值增长50%以上。
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我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7家,是2022年的1.95倍;新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23家。我市积极打造标杆企业,新认定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家,新增省级消费品工业和原材料“三品”标杆企业各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4个、企业技术中心33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三;12家企业入选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重点培育关键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
我市还持续推进市、县两级领导联点帮扶重点工业企业工作,深入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切实做好纾困解难工作,留得企业“青山”,赢得发展未来。
夯实基础、增强动能
转型升级向“新”赋能
转型升级向“新”赋能
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我市深入实施“智赋千企”行动,以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全市3个企业场景入选国家级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场景,新认定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2家企业获评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37家企业入选全省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38个项目入选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数量比去年多一倍。我市还积极申报创建“千兆城市”,统筹推动全市农村4G基站、宽带光纤、城区5G基站、数据中心等建设。1-7月,全市建设5G基站1741个,累计建设8653个,位居全省第二,其中4个项目入选全省“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