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晚稻收割已进入尾声,但衡阳的田间地头仍然是一派繁忙景象。农户或驾驶着旋耕机翻耕整理稻田,为明年的春耕生产做准备;或“掐准”了时间节点,忙着种植蔬菜,确保冬天农田“不闲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9.94亿元,同比增长3.9%。
粮食再获丰收——“米袋子”鼓鼓囊囊
收割、脱粒、吐粮、碎秆还田一气呵成,颗粒饱满的稻谷被“收入囊中”,农户们在田埂上忙着装袋、打包……连日来,衡山县的20.11万亩晚稻陆续收割完毕。
在白果镇双季稻万亩示范片的粮仓里,种粮大户李勇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农业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农业机械代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场面,收割机、粮食烘干机成为秋收田间作业的‘主力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李勇告诉记者,今年,自己种植了300余亩晚稻。由于适宜的气候和科学管护,这里的晚稻亩产达到1050斤。
为了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今年衡山县免费发放优质晚稻种子15.9万公斤,用于全县办点示范、支持种粮大户发展双季生产,全县15个粮食监测点双季稻覆盖率达100%。
“今年我们对晚稻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统一供应品种,二是统一技术指导,三是加强了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确保了晚稻的丰收。”衡山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负责人杨俊说。
说到底,今年粮食再获丰收,还是得益于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天帮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比于去年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和洪涝灾害,今年以来,衡阳风调雨顺,农业气象条件总体适宜,没有发生过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粮食作物产量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衡阳是产粮大市,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今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决扛牢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和产粮大市的责任担当,保耕地、保面积、保产量,粮食生产任务得到稳步落实。据统计,全市早稻实际种植面积231.1万亩,产量98.86万吨;中稻及一季晚稻154.59万亩;双季晚稻258.18万亩;旱粮80.90万亩。全市水稻机插机抛率达54%,已完成2022年高标准农田56.53万亩建设任务,并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8万亩。
经济作物稳定增长——“菜篮子”拎得放心
初冬时节,在石鼓区角山镇旭东村,秋耕种下的油菜已郁郁葱葱。十几个村民冒着严寒,在田地间对油菜进行精心管护,浇水、施肥、松土,确保油菜茁壮生长,为来年油菜稳产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石鼓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市级下达石鼓区油菜种植任务6500亩。目前,地里的油菜长势良好,村民们对栽种油菜也比较满意,预计亩产可达300斤,亩产经济效益可达1000元以上,种出来的油菜除了自我供给,还能拿到市场上销售增加收入。
同一时间,地里的蔬菜也迎来收获,成为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
在衡南县三塘镇宝庆村揽美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排排韭菜郁郁葱葱、长势正旺。二十几名农户熟练地采摘韭菜,堆捆、打包、称重……忙得热火朝天。
“今年行情好,一二茬韭菜已收割了,现在第三茬也已经种植上了,现在我们还在种植韭黄。”种植基地负责人彭明明介绍,眼下正是韭菜的收获期,他所种植的40多亩大棚韭菜产量高、口感好、健康有机,深受本地和外地消费者青睐,加之今年产量和价格比以往有所提高,今年仅仅韭菜的收入便可达到40万元。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今年,全市夏收油菜籽面积297.70万亩,同比增加6.07万亩;油菜籽产量32.84万吨,同比增加0.59万吨,增长1.8%。同时,蔬菜供应充足,前三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71.7万吨,同比增长3.5%;预计今年可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03万亩,产量228万吨。
养殖业蓬勃发展——“肉盘子”端得稳妥
拱拱嘴就有水喝有食吃,酒足饭饱后,要么呼呼大睡,要么挤在一起尽情撒欢……近日,在衡南县向阳桥街道郭市村,湖南牛妈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场里,记者通过监控视频看到,宽敞明亮、整洁通风的生产区内,“二师兄”们享受着“五星级”待遇,这些粉白肥壮的生猪不久就将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相比于以前传统养猪,智能化养殖不仅省时省力,还减少了人与猪的直接接触,降低了防疫风险。”养殖场负责人龙朝健边用手机监控观察猪的进食和饮水情况边介绍,养殖场每年可为市场提供种猪80000多头,肥猪140000多头,产值5.4亿元。
我市生猪出栏量在湖南省排名第二,所辖7个县市都是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今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省生猪稳产保供战略部署,通过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打造优质湘猪工程、加速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多种举措抓实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切实端稳了老百姓的“肉盘子”。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519.83万头,同比增长2.3%;生猪存栏471.69万头;猪肉产量39.26万吨。预计全年出栏生猪69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产能均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区域。
前三季度,除了生猪生产保持向好趋势,全市牛羊禽市场的交易也较为平稳。其中,牛出栏7.84万头,羊出栏53.64万头,家禽出栏6302.96万羽,禽蛋产量16.71万吨。
同时,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水产基础优势,不断调整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做强水产种业,推进规模集聚,引导发展水产养殖名特优品种。眼下,鲤、鲢、草鱼等水产品都喜获大丰收。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24.89万吨,同比增长6.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