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衡努力”换来“衡文明”!向上向善之城一路生花
发布时间:2023-11-30 08:51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量:
字体:

衡阳,一座向上向善之城。

在这一方崇德向善、好人辈出的热土,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传递着美好与善良,一个个平凡而闪亮的名字展现着道德的力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凡人善举层出不穷,一大批传承中华美德、体现时代精神的好人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志愿者不断涌现,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学习模范的浓厚氛围,也让雁城焕发出更加温暖人心、向善向上的动人魅力。

志愿服务成风尚 文明新风拂面来

七月的衡阳,被薛之谦的三场演唱会“点燃”。

对衡阳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娱乐活动,更是向外界展示文明成果的绝佳舞台。

衡阳市备战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20多辆爱心车,免费接送行李较多、行动不便的“谦友”;热心志愿者在高速路口为“谦友”送凉茶、送清凉油;衡阳市模范好人协会组织全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在演唱会现场为“谦友”指路、拍照、赠送矿泉水……百万“衡阳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动员下,迅速集结,亮出身手,拿出了满满的“待客”诚意,用“衡努力”换来了“衡文明”。

▲志愿者提醒骑行市民佩戴好头盔。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涵。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志愿服务成为一座城市的自觉行动,真善美的生活理念就会在这座城市深深扎根。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为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衡阳市义工协会与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衡阳群众”志愿者来到湘江西岸沿江风光带开展“8·15全国生态日”宣传暨“巡河净滩”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们手持垃圾钳、垃圾袋等工具,不怕脏不怕累,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周边环境焕然一新。据统计,2018年以来,衡阳市义工协会共开展“巡河净滩”专项行动2000余次,参与人数4.5万余人,巡检各类白色垃圾16吨。

▲湖南工学院的志愿者帮助残障人士盛饭。

“文爷爷端午节安康,祝您天天开心!”看到两名志愿者提着粽子和礼物到来,家住雁峰区巷荫岭社区的文爷爷赶忙起身出门迎接。“自从儿子去世以后,家中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了……”文爷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我市开展的“暖心工程”关爱失独家庭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9月份开始实施,由市民政局、慈善总会联合市卫健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市计生协会、衡阳市备战青年志愿者协会执行,对失独老人提供精神抚慰、生活陪伴、心理疏导、大病陪护、传统节日慰问和生日陪伴等服务。目前,该项目已有志愿者1300余人,关爱惠及衡阳市城区“失独”家庭特扶人员1574人。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打造“衡阳群众”品牌为抓手,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3908个,实现了市县乡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阵地全覆盖,并因地制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出特色文明实践项目,实现了“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亮点”。

截至2023年11月,全市注册志愿者超145万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超过10万场次,志愿组织注册数5000余个,涌现出“衡阳市义工协会”“衡阳市备战青年志愿者协会”“衡阳市小红人志愿者协会”“衡阳市模范好人协会”等一批优秀志愿者团队,打造了一支接地气、暖民心、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

善行义举暖人心 春风化雨润雁城

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是道德的践行者、精神的引领者、时代的奋斗者,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充分彰显了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典型性、示范性和引领力、感召力。

▲“湖南好人”刘康青开展爱心助学志愿服务活动。

8月15日清晨,天色微亮。“湖南好人”刘康青披着红马甲,与儿子刘振武一起晨跑。与其他人晨跑不同,刘康青父子俩的晨跑经常“三心二意”。他们看到有共享电单车倒伏在人行道或马路上,就会上前将其扶起摆放到指定区域。

2022年6月,刘康青发起成立全省第一支文明扶车志愿队,目前已有53名队员。刘康青和志愿队扶起的不仅仅是共享电单车,更是城市的文明。衡阳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志愿队的努力下,如今,衡阳市城区共享电单车违规停放数量明显减少,市民有序停放车辆的习惯逐步养成。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无数滴水,更是能够汇成向善的大海。

6月6日上午,在衡阳市中心血站,完成血小板采血的陶雄喜,领到了他的第108本无偿献血证,同时领取的还有一张“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证书。为此,他坚持无偿献血22年,226次无偿献血累计96700毫升。据悉,从2001年拿到第一本无偿献血证,陶雄喜就编号收藏,这108本献血证见证了他的无偿献血之路。星光不负赶路人,从2010年起,陶雄喜连续7届14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今年再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还当选为2021年度“湖南好人”。

“你是我儿子的救命恩人,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们一家人的感谢。”5月3日下午,彭女士带着7岁的女儿和9岁的儿子到平湖公园散步游玩,在她接电话的时候,儿子因为捡玩具掉入湖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附近做志愿服务活动的00后大学生刘振武听见求救声后,迅速跳进1米多深的湖里,快速划向落水男孩,非常专业地用手紧紧托住男孩,使尽浑身力气,在乍暖还寒的湖水中将男孩成功拖到岸边,交给了男孩的妈妈。由于施救及时,孩子只是受了惊吓呛了几口水。刘振武看到获救男孩妈妈抱着他在安慰,身体已无大碍,就默默离开了救人现场。“他救的不仅仅是一条生命,更是救了一个家庭。”发生在平湖公园惊心又感人的这一幕,经过多家媒体的报道,感动了很多衡阳人。

▲衡阳身边好人走街入户,向市民宣传创文知识。

厚植“精神沃土”,“文明之花”才会遍地盛开。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关心、关爱先进典型的长效机制,通过节日慰问、免费体检、景区免票等多种方式,让德者有所得、好人有好报,让传承善良、传递善举的道德观念蔚然成风,带动更多的群众见贤思齐,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仅2022、2023年,就有34人(组)获评“湖南好人”,5人(组)登上“中国好人榜”。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这句话,正是衡阳厚植道德沃土,培育好人群体的写照。透过衡阳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心田,我们分明看到,春风轻拂,道德滋长,正成就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风尚进万家

近年来,衡阳市稳步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工作,在培育乡风民风方面下足功夫,促文明新风敦风化俗,让文明新风滋润群众心田。

▲“衡阳群众”青年志愿者参与“书香端午”志愿服务活动。

摒弃繁杂仪式,回归婚姻本质,移风易俗让大家不再“谈婚色变”。8月22日,中国传统的“七夕”。当天晚上,2023年衡阳市“我们的节日·七夕”“聚力中心化·创建‘五好’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松木经开区创业广场举行。在现场观众的见证下,七对新人完成了洋溢着“中式浪漫”的集体婚礼,用甜度“爆表”的爱情宣誓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恋爱观和相亲相爱、共建共享的婚姻家庭观。

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是祭祀祖先、缅怀逝者的重要节日。在衡阳,往年烟雾缭绕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鲜花香。8月29日晚,“衡阳好人”滕志玉带领志愿者在珠晖区苗圃街道凤凰村社区巡查。当天晚上,他们没有发现街头有焚烧的痕迹。滕志玉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提倡下,文明祭祀理念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用写卡片、绑丝带、献鲜花等方式追思悼念。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我市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以正向引导促群众转变思想,放下人情攀比的“面子”。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比阔气、比排场,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规定了红白事的流程、礼金、桌数,不仅老百姓省事了,而且喜事、丧事一切从简,村里人都很支持!”珠晖区金甲村村民刘远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珠晖区金甲村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措施,逐步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记者了解到,目前,衡阳市已有2220个村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22万余名党员和公职人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

近日,家住衡东县白莲镇白莲村的村民陈晓慧来到该村“湘妹子能量家园”爱心超市,用“爱心币”兑换了两包洗衣液。“爱心币”是一种爱心积分,是白莲村通过积分制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项创新,旨在通过积分制正向激励,实现“参与活动—赚取积分—兑换生活日用品、学习用品等”,广泛吸引更多人成为志愿者,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文明新风,让移风易俗成为行动自觉。目前,该爱心超市线下兑换物资已形成规模,共兑换1275余件。

▲雁峰区兴隆村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选择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多了……近年来,衡阳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移风易俗相关要求,通过党建引领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千万家。

人人参与、身体力行,向上向善、向美向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共振,衡阳一路生花,春色满目。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