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荣获六项大奖!衡阳再度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市域案例”
发布时间:2023-12-23 22:09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12月21日,“中国改革2023年度案例”名单发布,我市获得六项大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是全省获得奖项最多的市州。至此,我市已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市域案例。

据悉,此次我市所获的六个奖项分别为:衡阳市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的“衡阳样本”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市域案例”;耒阳市打造“湾村明白人”乡村治理典型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衡阳市委改革办、衡南县委改革办获得2023年度地方改革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市县两级均是唯一;郑欢、王武军获评2023年度地方改革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改革办主任尹培国(右六)领奖

该项评选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组织,分为改革典型案例和年度改革案例两个层面,年度改革案例是改革典型案例的“升级版”。经多轮次专家评审,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的“衡阳样本”从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在成功入围200个改革典型案例后,再跻身20个年度市域改革案例,可谓“优中之优”。


此前,在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我市“‘六微’模式提升机关党建水平”“全国首创企业赋‘码’保护机制”“以制度机制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分别入选“中国改革(2020)典型案例”“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及“中国改革2022年度市域案例”,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等7个改革典型被中国改革年鉴收录,衡阳市委改革办先后获得地方改革通联工作先进单位、地方改革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连续四年都有改革案例入选,这是衡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和生动缩影。”市委改革办副主任郑欢介绍,“近年来,市委深改委坚持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扎实推动中央和省委改革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胸怀梦想的远征,尤需逢山开路的闯劲;前无古人的事业,呼唤锲而不舍的笃行。回眸2023年,衡阳实施了哪些改革攻坚行动?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成果?有哪些改革成功经验?下面开始划重点:

找准突破点位,深入实施重点改革

01园区考核机制以亩均效益为导向

扎实推进“五好”园区创建工作,县市党委常委担任省级园区党工委书记实现全覆盖。持续深化园区管理体制和薪酬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松木、水口山经开区调区扩区。

全市园区“三类”低效土地处置率全省第一,园区亩均税收增长30%,高新区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

▲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资料图

02科技金融改革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

新增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8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72%。

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

全市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授信总额16.32亿元,放款总额14.58亿元,居全省第二,惠及科技型企业439家,超额完成全年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目标任务。

▲国创电力全自动无人生产车间。罗茂盟摄

03供销综合改革成效突出

在全国率先搭建市县乡村四级城乡产业运营平台。

全市目前共有运营公司110个,其中村级公司82个,已盘活利用闲置资产121处,面积10万余平方米。

全省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暨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会在衡阳召开,衡阳供销综合改革经验在全省推介。

▲全省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暨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会在衡阳召开。资料图

围绕服务定位,全面提升改革成效

01聚焦高质量发展,落实一批激发内生动力的改革

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成功举办中国(衡阳)—非洲国家绿色发展合作洽谈会,全市进出口总额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三,入选2023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连续12年上榜“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全面落实“五制一平台”、重大项目联合保障等机制,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纳入全省“4+6”产业集群建设名录,电力装备配套产业园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先进制造业配套产业园,盐卤化工新材料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连续三年上榜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

▲松木经开区盐卤化工集聚区。彭斌摄

02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一批释放市场活力的改革

建立“智慧奖补免申即享”平台,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企业奖补“一键直达”。

全省首家实行基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开设优化营商环境“政企通”专席,建立“12345+好差评”机制。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成功获得11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湘易办”衡阳旗舰店上线事项数量排全省第一,12345热线获评全国“品质争先典范”称号。

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典型经验在全国推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获工信部肯定。

03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一批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改革

常态化推进民生实事“五心”工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试点经验在全国推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进展顺利,2188个行政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

启动DRG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医疗机构住院均次费用和参保人员自付比例“双下降”。

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成果验收获评全国优秀。

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省区域应急救援衡阳中心如期建成投用,县乡村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现全覆盖。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4%。通道绿化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3%。

▲衡阳天蓝、水净、城绿。罗茂盟摄

04聚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化一批提升治理效能的改革

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湾村明白人”基层治理品牌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扫黑除恶成果居全省第二。重拳打击整治电诈犯罪,强力推进“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征拆领域“安置补偿”等信访问题集中接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和谐。

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成功举办2023年“全省网络普法行”系列活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完成实地评估验收。

▲市校企合作招揽人才。罗茂盟摄

05聚焦党的建设制度,推进一批汇聚干事正能量的改革

嵌入式开展政治建设考察,对14家市直单位领导班子、班子成员精准“画像”。扎实开展违规举债和虚假化债、违规建房、工程建设招投标、医疗等领域专项整治。巡察整改约谈机制、巡审联动经验被中央巡视办推介。

发展党员“两单三审一纪实”政治审查、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三推一选、共育共管”选育、发展党员工作“补丁”等机制被中组部推介。

大力实施“万雁入衡”行动,举办市校企合作“博士行动”第三季,现场签约博士186名,累计引进博士857名。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