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代表风采丨市人大代表林玉华:为劳动教育发声,孩子成长不能从小就“偏科”
发布时间:2023-12-25 10:33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种菜吗?我们先要平整土地……”在衡南县谭子山联合学校的劳动基地,教师带领学生们在田间劳作。这里的蔬菜种植劳动基地平整规范,每个年级分有一块“责任田”,大家一起播种、插秧、种植蔬菜。丰收之后,孩子们又一同摘菜、择菜、洗菜、炒菜、吃菜,还面向全镇直播“爱心炒饭”活动,真切地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动手能力很重要,是生活的一部分。结合当前的‘双减’政策,我们孩子不仅要有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要有生活的能力。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要让学生勤用脑,多动手。”作为一名教育系统的市人大代表,林玉华时刻牢记代表使命,为民履职,积极发声。她提出的《关于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开设劳动课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林玉华认为,目前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淡化,使得一些学生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才能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林玉华介绍,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但是劳动课怎么上?谁来上?在哪上?如何才能真正有效落到实处?这需要提供一定场所和投入,才能有效推进。她建议学校要开设劳动基地,让孩子们在劳动中锻炼成长。

在学校的厨艺劳技室中,记者看到学生们在老师“手把手”的教学下,剁馅、揉面、和馅、包包子。通过烹饪课程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而且更加热爱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这是我第一次做的饺子,也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饺子!”学生们捧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吃得格外开心。可以动手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这让学生们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谭子山镇各学校的“冬天里的第一杯奶茶”“粽享欢乐,共度端午”以及做青团、包饺子、做布丁、烤煎饼、学收纳、春耕实践等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孩子们不亦乐乎。

除了谭子山联合学校,我市各学校的课表安排里也排上了劳动课。根据课标,劳动课内容共设置10个任务群,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等均被纳入。有的学校还将劳动课与各学科课程打通融合,编写教材,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核,开发出不少精品课程资源。

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林玉华认为教师是劳动课程高质量实施的关键。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机制,才能做实社会服务劳动教育、职业体验教育。”林玉华说:“接下来,我将持续关注教育教学当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用心用情履职尽责。”

担任市人大代表以来,林玉华感觉底气更足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她说,作为一名教师,今后自己也将会一直关注“教育”。在衡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她提出了《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负担》的建议,继续为教育“发声”。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