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也非常感谢政府的‘保交楼’工作专班,让我们能够如期收房,这下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近日,金钟府11#栋住宅顺利交付,当市民刘先生领到新房钥匙的那一刻,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作为湖南省“保交楼”示范单位,今年,金钟集团已陆续10次兑现交房承诺,7183户业主圆了期盼已久的“安居梦”。
作为“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中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衡阳市大力开展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化解和“保交楼、稳民生”工作,高位推动化解逾期交房和楼盘烂尾问题。
“一楼一策、一房一验”是我市“保交楼”的核心所在。一方面,市政府对于各风险项目,其属地政府逐一成立工作专班,按照“一楼一策”工作机制,对逾期楼盘全部实行专班驻点,每天调度和现场解决问题,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原材料进场、企业间纠纷等问题。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严格规范拨付标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并从风险研判、房地产项目监督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细则,实行“一房一验”,全面强化房屋质量监管,绝不允许偷工减料、降标减配等问题出现,强化房屋质量监督管理,从源头进行质量管控,有效促进“保交楼”工作的开展。
多管齐下之下,我市“保交楼”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争取上级“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26.847亿元如今,目前已使用资金约23亿元,争取商业配套融资12.46亿元,全市141个房地产风险项目已解除风险71个,70个房地产风险项目全部复工复产,49个专项借款项目交房率达93.61%,“保交楼”完成交房2.7万余套,在全国、全省名列前茅。
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成色的重要“变量”。这场阻击仗涉及领域多、范围广,而化解拆迁安置和房产办证缺失这两大遗留问题正是其中难啃的“硬骨头”。
2022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我市正式吹响中心城区拆迁安置工作的攻坚号角,全面打响“衡阳市城区拆迁安置遗留问题三年攻坚行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许下了“建设、分配好安置房”的庄严承诺。
通过统一安排部署,一年多来,衡阳市各级相关单位密切配合、高效联动,积极开展项目指导和督促检查,通过上门督办、现场帮办等形式,及时掌握安置房建设进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安置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等问题。全力以赴加快安置房建设交付和回迁安置。同时强化统筹与协调,加大督查推进力度,对项目实施“周通报、月调度、年考核”机制,加强人力、资金、制度等要素保障,做到拆迁安置工作全面推进、全面清零、全面到位。
▲正在陆续交付中的杨柳安置小区。
据悉,根据安排,衡阳市城区3年需完成58个安置项目、26561套、302.2万平方米。如今,在各工作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已完成32个安置项目、15612套、179.9万平方米,任务完成率为58.8%,实现了“时间未过半、任务已过半”。
针对房产办证缺失,2021年6月,我市出台《衡阳市城区不动产办证遗留问题处理实行“两分离、三集中”实施细则》,把群众办证权益与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相分离、与开发商履行义务相分离,针对主体缺失、审批手续不全、税费欠缴等具体问题,将税费追缴、执法处罚等工作由前置变后置,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作为“办好民生实事”的重要工作,经过三年的攻坚克难,如今已取得了重大成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化解遗留问题项目525个,12.3万户业主拿到了产权证,化解率稳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金融风险方面,我市有序推进了市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市场化转型,全力落实国有子孙平台公司“关停并转”工作。强化全市政府性债务监督管理,全力推动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积极争取财政部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政策,初步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调、平台为主”的降息工作协商机制,为降低融资成本打好基础。持续开展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完善非法金融监测预警机制,在各银行金融机构营业场所摆放防范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宣传资料,积极引导群众辨别非法集资陷阱,主动防范非法集资风险。
据悉,下一步我市还将抢抓中央新一轮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契机,继续争取部、省支持;对各单位投融资行为的穿透式管理,严格预算管理;加大对各单位投融资行为的穿透式管理;持续推进“保交楼、防风险”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