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联和福字、逛创意手工市集、赏“衡”迹——镜头里的雁城……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春节民俗文化活动,2月2日,市文化馆为广大市民举行了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在“清风徐来过大年”新春送福书春联暨书法笔会活动现场记者看到,辛少华、杨宝琳、易鸿斌、付黎明、傅绍伟、曹中庆、唐建华等我市的书法名家,挥毫为老百姓书写春联、福字和各种新春祝福。
在创意手工市集“欢欢喜喜过大年”专场,记者看到,这里既有独具匠心、奇思妙想的木艺摆件,又有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的面人;既有唤醒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和谐的古法香牌,又有晶莹剔透、高雅脱俗的珠宝首饰,还又有造型优美、线条清晰的陶瓷工艺品……每一件工艺品都凝结着手工匠人的灵气和才华,也蕴含着一颗颗守得住寂寞、耐得下心性、下得了功夫的匠心。一些具有浓厚衡阳元素的文创产品,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棕编艺人创作了写有衡阳字样的竹筒灯笼,刺绣艺人绣出万里衡阳雁,毛线钩编艺人织出“衡阳我爱你”……其中木艺师姚茂鑫和珠宝设计师张卉的作品尤为特别。
90后木艺师姚茂鑫此带来的是一幅皮雕作品。据他介绍,近期他关注到本报文化版开辟的“衡阳之最”专栏很有文化意蕴,于是决定以衡阳的国家级文物——动物纹提梁卣为原型进行创作。经过十天的皮面雕刻,作品得以完工。
“这款吊坠是我提前大半个月专门为这期衡阳元素创意手工市集而设计的,取名‘衡富有’。正面是衡阳的Logo,中间用的是海水贝壳,背面是铜钱图样,寓意财源滚滚。”珠宝设计师张卉告诉记者,起初想到诸多的衡阳元素,后来联想到南岳衡山南天门的造型,远远看去就像个“衡”字,最终敲定了这一设计方案。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千年的风霜雨雪,孕育着衡阳的淳朴和厚重……我们宣布:‘衡’迹——镜头里的雁城摄影展开幕。”在“衡”迹——镜头里的雁城摄影作品展开幕式上,现场数十名观众一起朗诵开幕词,并齐声宣布摄影展开幕,将当天的活动推向高潮。
70多年的沧桑巨变,衡阳这片热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桥梁飞架南北,一项项文体活动展现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摄影作品,大家不仅欣赏到雁城的壮美景色和人文风情,更能够感受到摄影师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眷恋。他们用镜头讲述着雁城的故事,唤起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共同记忆与情感。
该活动自筹备以来,社会各界和广大摄影爱好者们反响强烈,共收到40多位作者投稿摄影作品500余幅。
经评审,择优选出了120幅作品,从“城市建设”“市民生活”“文体娱乐”“重要时刻”四个方面,展示衡阳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文化馆主要负责人介绍,为营造喜庆祥和的新春节日氛围,该馆策划了此次龙年新春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以期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为省第三届旅发大会助力加油。
从2月10日(正月初一)到2月17日(正月初八),市文化馆每天在“剧”味大放映活动中,免费播放歌剧《红色娘子军》《在希望的田野上》《原野》《长征》《呦呦鹿鸣》《洪湖赤卫队》《运河谣》《日出》等高质量歌剧视频。2月20日(正月十一)在“新”味大放声活动中,将邀请20名衡阳籍艺术院校在读或毕业声乐博士、器乐博士,参加“雁回·天籁”新春音乐会,让艺术家们在家乡的舞台上,为家乡放歌、为文旅助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