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植树播绿正当时。衡阳各地干部群众纷纷抢抓时节开展春季造林,截至3月底,已完成人工造林4.33万亩。放眼望去,衡阳处处绿意盎然,一排排苗木在和煦的阳光下枝叶初绽,接受着春天的检阅。
全域造林,掀起义务植树热潮
在衡山县永和乡新场市社区,市、县、乡、村四级妇联的巾帼志愿者们分工协作,有序开展“出手吧姐姐共植树美家园”活动,号召全市姐妹们积极参加各地组织的植树、美化家园等活动,支持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推动“云上植树”“‘码’上尽责”,宣传植树造林、爱林护林、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在全市形成植树护绿的良好氛围;
在衡阳县西渡镇陡岭村,衡阳县人武部组织即将入伍的新兵和部分基干民兵100余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从锄坑、摆苗、扶正到夯土、培土、浇水等各环节,严格把关,提升绿化质量,种下一株株象征着保卫祖国的理想之树;
在蒸湘区雨母山镇七里山村,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联合蒸湘区团委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在志愿者的默契配合下,一株株黄金柳、碧桃在山野中“安家落户”。
……
今年,我市义务植树的宣传主题为“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衡阳”。市林业部门早谋划早部署,不仅制定了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方案并开展主题宣传,还面向公众发布全民义务植树倡议书,积极宣传义务植树的多种尽责形式,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全市开展的“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项目活动,营造公众积极参与义务植树的浓厚氛围。
各县市区党政机关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衡东、耒阳、常宁、雁峰、石鼓等地分别在林场、景区道路、公园绿地等处植绿护绿,通过盘活绿色资源,打造绿色生态,进一步提高城乡绿化水平,美化人居环境,为我市迎接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植绿添彩。
全民造林,共建共享绿色生活
“衡阳,永远的网红”“大美衡阳出圈啦”“手植春光,树美衡网”“栽好‘文旅’树,画好‘同心圆’”……3月12日,市级好人模范代表尹冬英、王继斌、武国水、邱曙光、江立等联合群众在衡阳县西渡镇陡岭村义务植树点,开展“e心向党@我•为文明创建加油为旅发大会添彩”网络文明实践活动,共植“衡阳网友林”,为城市添一片新绿。
活动现场,大家挥锹挖土、搬运树苗、扶树培土、浇水灌溉,合力栽下200余株桂花树。新栽下的新苗昂然挺立,传递着春的生机与活力。
大家为栽种的树苗挂上“身份牌”,写上对美丽衡阳的深情祝福。并通过手中的直播镜头,号召全体网友,以践行“两山”理念、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衡阳的实际行动。
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衡阳,需要全民参与。利用互联网,共画同心圆,线上线下相结合,已经成为我市植树造林的新方式。
“e心向党@我”网络文明实践活动,是市委网信办、市互联网行业党委打造的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品牌和实践载体。自去年3月在珠晖区东阳渡街道兴湘村栽下第一片“衡阳网友林”以来,得到了广大网友积极响应。今年,我市更加注重创新义务植树形式,破解传统义务植树“找地难”问题,积极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号召社会公众由传统植树为主向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转变,通过义务植树平台发布各类尽责活动项目30个,推动多样尽责真正落地。
截至3月底,全市各乡镇、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群众团体等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达300余场次,并同步完成全民义务植树公众尽责线上申报工作,义务植树尽责证书累计发放5742张,有力推进了我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再上新台阶。
绿色惠民,为乡村振兴“添绿增金”
“油茶苗栽植要一穴一株,覆土要细碎,苗干要栽正,适当深栽,定植后最好浇透定植水……”3月11日,衡阳县大安乡黄塘村周家组的一座山头,人潮涌动。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200多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来到植树点,撸起袖子,挖坑抬苗、挥锹铲土、培实树根。两个小时后,一行行嫩绿的油茶树苗迎风挺立,为荒山增添了一抹新绿。
位于黄塘村周家组的100余亩山地,原来是杂草丛生的荒山。今年,衡阳县决定全部垦复,计划种植5600余株油茶树苗,打造新造油茶林高标准示范基地,在维护生态效益的同时,还能收获油茶果,促进当地增收致富。
生态建设,土地要盖上“被子”;脱贫奔小康,农民要挣到“票子”。如何处理“被子”和“票子”的关系?衡阳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在广铁集团衡阳电务段,党员、团员青年们种植了桂花、杨梅、沙田柚、红叶石楠等40余株苗木,段里为每一株树苗赋上专属二维码,大家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树苗品种、栽种时间及栽种部门,做到造林、管护两同步;
在衡阳县渣江镇七星村,市水利局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植树造林护水土乡村振兴添新绿”义务植树活动,两个小时栽植油茶树200余棵。“很开心能够参与这样的活动。今天,大家种下去的是幼苗,未来长出来的是希望,油茶、果苗种起来了,山绿起来了,村民们也就富起来了。”种植现场,大伙纷纷表示,接下来还要认真管护,让它们茁壮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各县市区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模式,结合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义务植树宣传和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巩固基地建设成果,打造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同时,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产业发展实际,继续盘活利用闲置土地资产发展“林下经济”“绿色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