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环庙而市,南岳再现“清明上河图”盛景
发布时间:2024-04-23 09:14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提起市井,自然想到那人头攒动、喧嚣的人间烟火气息。《清明上河图》里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东京梦华录》里有“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的不眠闹市,都曾是市井的剪影。

▲南岳古镇全景

关于市的起源,《古史考》曰“神农作市”,《世本》曰“祝融作市”。在许多史料里,“市”一字的基本含义是“买卖场所”。在南岳衡山脚下南岳大庙周边,就有一个自宋代就“环庙而市、商贾云集”的古镇集市。千百年来,这个因祭祀文化而兴起的集市慢慢“长大”,渐渐形成约6万平方米的南岳古镇,堪称一座“活化”的市井民俗文化博物馆。

南岳古镇曾是全国四大古镇之一

恢宏大气的南岳大庙、青烟袅袅的道观佛寺、古老的街道、高大的牌坊、典雅的戏台,古桥、古井、店铺、客栈点缀其间,熙熙攘攘的人流,吆喝叫卖的商贩构成了一幅沧桑市井画面——这就是自宋代起蜚声江南的南岳古镇。

▲南岳晚上的夜生活

古镇市井因庙而生,其历史要追溯到隋唐时期。据南岳志记载,最初南岳建司天霍王庙(南岳庙)于祝融峰顶,后因火灾重建于山下。宋室南渡,五岳之祀仅南岳衡山在汉人治下,明正统九年奉祀南岳的翰林侍读周公叙言“独宗祀南岳,故其庙貌穹壮伟丽,非他祠比”,故“环庙而市”便逐步形成东南西北四街的雏形。随着宋徽宗“天下名山”御题,朱熹张栻流连之唱和,古镇遂成全国四大古镇之一。

▲飞檐翘角,明清湘南民居风格为古镇主基调

南宋名臣范成大曾两次游历南岳,所著《骖鸾录》中,详细记录了南岳大庙四周市场的繁荣景象:“岳市者,环皆市区,江浙川广种货之所聚,生人之须无不有……官置巡检司焉。”

从所述文字中,可见在宋代,南岳“环庙而市,庙市结合”已具相当规模,来自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的货物纷纷汇聚于此,各地商贩也利用“赶八月”这个机会,来此交易货物,为此,朝廷还特设巡检司管理古镇。

千年连绵不断的烟火气

如果你曾去过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你会发现这些旅游景点商业氛围浓厚,每到传统庙会期间,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热腾腾的“烟火气”。

▲庙东商业步行街的音乐喷泉

历史上,南岳古镇集市也一直很热闹。每当墟集赶场,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鲜活土特产摆满古镇四街,更有每年农历七八九月庙会期间的“赶八月”,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就会头戴红巾、腰围红兜兜,浩浩荡荡涌入南岳大庙举行祭拜仪式,虔诚许愿或还愿。在大庙四周,白天抬故事、踩高脚、舞龙灯、耍狮子,夜晚则唱庙戏,演皮影、舞火龙、放荷灯,把个古老的镇子变成无昼无夜的闹市。各路民间艺人和商贩纷纷借此良机,来到大庙周边卖艺谋生、推销祀神、饮食及当地土特产。一时古镇内摩肩接踵、百货云集,这种集市烟火气自唐代以降绵延至今。

20世纪80年代南岳建区后,随着前来祈福求寿的信徒日众,集市“烟火气”再次升腾,整个南岳古镇四街摆满了摊位,销售香、烛、佛像等各类土特产品。“那时大庙周边生意红火得很,很多本地人都在庙前古街租摊位做生意。”一位在当地居住了数十年的七旬老人告诉记者。

▲市场里人头攒动,烟火气十足

倾力再造“环庙而市”盛景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旅游立区的南岳区为了早日恢复“显山露水、显山露庙、环庙而市”的宋朝古镇盛景,开始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城区扩城和古镇提质改造行动。

▲古装美女穿行在南岳古镇里。

如今,古镇建成区面积由建区时的0.46平方公里扩大到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0.4万人增加到1万多人。古镇道路由东西南北4条组成,清一色的石板街,沧桑古朴,每条总长约千米。1995年至2003年,省政府组建“全面修复南岳庙委员会”对南岳大庙进行全面修复,让这座千年古庙重现往昔荣光。

随后的2014年至2017年,南岳区又启动了古镇“穿衣戴帽”提质改造工程,通过对庙东、庙西、庙南临街面的仿古整修,东西河道整治,加之楼台亭榭廊坊点缀,整个古镇焕然一变,古色古香。

“改造之前,古镇民房散而乱,建筑风格不统一,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和业态布局不合理。”曾负责过南岳古镇项目改造、现为南岳区城投公司监事会主席的李科告诉记者,改造之后,古镇内的建筑风格既统一又各具特色,各条街区的业态布局既有侧重又相互补充。

▲当地的文创产品很受游客青睐

▲店内各种手工艺品和土特产琳琅满目

今天的南岳古镇,以明清湘南建筑风格为主基调,兼具徽派风韵。一个风格雅致、古色古香的千年古镇再现在世人面前,一幅现代版清明上河盛景图正在徐徐展开。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