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献策湖南”金点子摘登⑪
发布时间:2024-06-05 09:35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心心相连、园园相映、美美与共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作者:珠晖区政府 张伟(区委副书记、区长)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兴文化,展形象,构建“心心相连”新格局

坚持以民为本、与民携手,始终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心连心,做到广泛宣传、高度参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挖掘乡村文化内核,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二、优布局,强服务,打造“园园相映”新乡村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村情开展工作,以“丰美菜园、鲜美果园、秀美花园、健美乐园、富美庭园”建设为抓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亲子农业、定制农业、认养农业、共享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业态,助推产业升级转型。

三、抓整治、优环境,谱写“美美与共”新篇章

采用“干部分片、党员联户”网格化整治新模式,创新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因地、因村、因人、因户做好村庄清洁绿化亮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试点,建成一批和美乡村示范点,实现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

健全好人礼遇机制 推动全社会崇德向善

■作者:衡阳县委宣传部胡卫华

健全好人礼遇机制,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价值导向深入人心,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建议:

一是探索健全模范好人礼遇机制。出台以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礼遇机制,各级政府探索成立模范好人基金,针对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重大变故导致生活困难的模范好人,会同有关部门在生活、资金、医疗、就业、社保、养老、法律等方面予以帮扶。向企业、行业和社会组织拓展礼遇渠道,推出模范加派人“就医绿卡”“公交礼遇卡”“景区特惠卡”等。

二是重点突出模范好人引领作用。多角度挖掘模范好人的先进事迹,定期举办模范好人交流、巡讲活动,利用“两微一端”、村村响等全方位宣传模范好人事迹,组织对模范好人创作文学、电影、短视频类作品,邀请模范好人走进网络直播间,与网民开展互动交流等形式,让模范好人成为人们追捧的“明星”,树立“以德为先”的文明风向标。

三是充分发挥模范好人社会效应。推荐模范好人担任“两代表一委员”,鼓励他们参政议政,为“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言献策。打造一批模范好人推荐官和代言人,让他们为传统文化、文明城市、风景名胜、农特产品代言,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

解决基层群众“看病远”问题的建议

■单位:耒阳市卫健局

解决群众就医需求是卫健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是卫生健康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现以基层群众“看病远”为切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依托现有的乡镇卫生院,如新市、夏塘、仁义和小水等卫生院,对标二级综合医院服务标准,从优化基础设施、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能、拓展服务范围等方面,规划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打造片区急诊急救中心、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二是建设5G智慧化急救体系。依托县域医疗次中心构建急救体系,打造全市30个乡镇(街道)“城区10分钟、乡镇30分钟”急救圈。打破急诊出诊接诊的空间、时间限制,让胸痛、卒中、创伤及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真正实现“上车即入院”,将县域优质医疗资源直接覆盖基层,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救能力不强的问题。

三是推动“互联网+医疗”银医项目建设。通过构建医疗健康中枢,实现医疗健康服务数字化、规范化、智慧化服务管理,建立医防融合信息化管理应用支撑体系。落实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健康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为全市人民提供更便捷的就诊、支付、查询等医疗服务。

加快发展园区先进制造业的建议

■作者:耒阳市经济开发区李芳英

为推动全省园区制造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全力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更高水平的制造业发展园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筑链强基,实现集群发展。把产业链建设作为各地经济工作的主线,大力支持园区加快聚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坚持“一切围绕好项目引,一切围绕大项目干”,以重大项目招引培育产业链,以重大项目突破引领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致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大力引导企业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坚持“高、精、尖”“专、特、新”导向,加快高新科技成果系统集成和产业化。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创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打造“未来工厂”,走出“产品+芯片”、“企业+工业化数据平台”的新路子。

三是扩大开放,实现融合发展。支持园区企业主动参与省域外产业协作配套和承接产业转移,深化跨区域产业合作,促进全省制造业迈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高端,并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大力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依托大数据平台着力帮助企业拓宽进货渠道、打开产品销路。

四是环保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强化环保绩效分级评定和绿色监督管理,实现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推动园区制造业企业绿色化改造。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对重点行业进行提升改造,引导企业加快转型转产,依法依规引导低端低效产能有序退出,为优质产能释放腾出环境容量和生产要素,拓展园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

丰富乡村文化空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作者:耒阳市文旅广体局

一、加强政府主导建设。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村由于多方面因素,文化阵地匮乏,先天不足。如果单独建设相对完善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政府财力非常有限。为此,利用现有条件,抓住湘南地区农村同一姓氏同湾村均有厅屋的契机“借地育人”,大胆进行文化创意,推陈出新,做好结合文章。通过政府主导,每个村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厅屋修缮布置,要求各厅屋有党建知识、忠孝礼仪、政策法规、村规民约等宣传内容。

二、以文化自信为引领。每一座厅屋背后,都凝聚着世世代代许多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天长日久延伸成为一种厅屋文化。厅屋文化在家风培育、乡村振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洪流中,依然以其独特的存在演绎着现代文明。因此,不断赋予厅屋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对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大有裨益。

三、形成示范加以推广。当前,有地方推行“文化厅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群众的期盼还甚远。目前,厅屋文化还没有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更没有相关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建的专项扶持政策出台。可以通过政府在“文化厅屋”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动员更多有识之士在文化传承上动脑筋、做文章、求突破。对一些先行先试湾村可以重点扶持和推广,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