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石鼓书院。彭斌摄
公元1167年,南宋大儒朱熹与张栻论学于城南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偕游南岳,为天下读书人瞩目,史称“朱张会讲”。一个夏日的清晨,他站在湘江与蒸水合流处的石鼓书院,遥望滔滔江水向北流去,不禁感慨眼前的山川秀美、人文鼎盛,欣然提笔写下《石鼓书院记》,开篇赞叹道:“石鼓据蒸湘之会,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
今年8月,“石鼓江山”牌坊在书院前坪广场落成,朱熹的“一郡佳处”被镌刻在牌坊上方。如今的石鼓书院已成为衡阳市的文旅地标和城市名片。伴随着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衡阳举办的号角声,这座千年书院开启了全新的征程。
位列“四大书院”
湘江自上游奔涌而来,在湖南衡阳接纳蒸水、耒水后,江水浩荡。衡阳城北的湘江边上,石鼓山横空出世。说是山,其实更像是一个半岛,又宛如一艘泊岸的船。蒸水居左,湘水居右,耒水横前,三水汇合处,水流撞击石崖,声若鼓鸣,故名石鼓山。
石鼓的文脉源自大唐。据传,唐元和年间,名士李宽步李泌后尘莅临南岳,见石鼓山苍木葱茏,三江环绕,遂结庐于此读书,名曰“寻真观”,并潜心研读。当地好学的年轻人听闻李宽在石鼓山上隐居,纷纷上山拜其为师。一传十,十传百,上山拜师的学生越来越多,于是李宽便扩建了山上的屋舍,供学生每日阅经修学,而这个学舍就是石鼓书院的雏形。
据衡阳史志记载,衡州刺史吕温曾探访此地,并创作《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由此开启了石鼓书院的历史篇章。
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赐额“石鼓书院”。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书院,使之成为衡州学者讲学的场所。北宋中叶,宋仁宗再度赐额“石鼓书院”。至此,石鼓书院与长沙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据传,众多名人都与石鼓山或石鼓书院有着深厚的渊源: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居住于石鼓山,督办零陵、长沙、桂阳三郡军赋;唐朝时,衡州刺史宇文炫开辟石鼓东岸西溪一带为游览胜地;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游合江亭留古诗二十韵,成就千古绝唱;诸多名流纷纷到此讲学或登台主持书院,诸如文学家苏轼、理学鼻祖周敦颐,理学家朱熹、张栻等;晚清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彭玉麟也曾在此阅读经典,操练水师。
石鼓书院经过多次修缮,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然而不幸的是,1944年书院毁于日寇的炮火,化为一片废墟。万幸石鼓山下的“摩崖石刻”保留较为完整。记者看到,山体上镌刻着从唐至清的石刻20多处,题材广泛,刻工精细,书体俱全。最具代表性的“西谿”石刻,字体正楷、端庄秀丽、饱满有力。该石刻为唐代衡州刺史宇文炫所书,历经风雨依旧巍然独立,已成为石鼓书院的“镇院之宝”。
▲石鼓书院。彭斌摄
1965年,此地被开辟为公园。2006年,衡阳市委、市政府汇聚社会力量,依照清代格局对石鼓书院予以重建并对外开放。2019年9月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如今漫步石鼓书院,人们所看到的建筑,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原址上按照清朝乾隆年间的风格重新修缮的。书院山门、禹碑亭、大观楼、合江亭、武侯祠、李忠节公祠等建筑,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深色大柱,庄重、古朴、典雅。
传承“道南正脉”
朱熹为石鼓书院写下的《石鼓书院记》,令石鼓书院名扬天下。《石鼓书院记》不仅是这座书院的千年之铭,而且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名鼎鼎的《石鼓书院记》中,朱熹倡导将义理之学、修身之道作为书院的办学宗旨,劝诫诸生勿为科举功名所乱,有志“为己之学”,以达到“明道义正人心”的教育目的,不仅为当时全国各书院所效法,而且对元、明、清历代办学都有深刻的影响。
“石鼓名山始自唐,天开此处读书堂。”(元陈淞年诗《石鼓书院》)石鼓书院历唐、宋、元、明、清,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设衡阳高等小学堂,弦歌不绝。期间,它始终以藏书之丰、学风之盛、设备之全、经费之足、管理之严、成就之大,在中国教育史和书院发展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的美誉。
著名书院学者、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认为,石鼓书院是中国书院的缩影,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阅读石鼓书院的千年历史,可以探寻中国书院的千年发展轨迹及其内在规律,可以破译湖湘文化的千古密码。
衡阳市石鼓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镇东介绍,尽管现在见到的石鼓书院是仿古的建筑群体,但置身其中,那激情的论争或琅琅书声,仿佛穿越时空,仍萦绕于耳。在这里,仍然能感受到石鼓文脉绵延千年,湖湘文化在这里发祥和起航。这里走出了王船山、曾国藩、彭玉麟、齐白石等历史名人。
▲石鼓书院孔子像。张志伟摄
石鼓书院的大观楼前坪有一尊孔子塑像。大观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石鼓山顶的观景建筑,也是书院里最重要的一栋建筑。一楼为讲堂,二楼为藏书楼。衡阳市石鼓书院旅游服务部部长周旸介绍,石鼓书院已恢复了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每年的九月份,石鼓书院都会在大观楼前坪举行两场盛大的活动。第一个是在9月1日举行“开笔礼”,第二个是9月28日举行“祭孔大典”,书院通过这样的仪式来倡导公众尊师重道,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现今的石鼓书院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衡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衡阳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衡阳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
锚定“文旅地标”
明崇祯十年,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来到衡阳游历。他在拜谒南岳庙之后,连续数天登临衡山,盘桓在衡山周边。二月初一,他渡过湘江,先是去了城南的回雁峰,继而北折,寻访城北的石鼓山,《楚游日记》中有相关记载。
▲华灯初上的石鼓书院。彭斌摄
独特的山川风貌,让徐霞客流连忘返。从崇业堂、宣圣殿,一直登上书院最高处的大观楼,往西俯瞰,湘江近得像从窗槛流过。楼的三面,近处是万家百姓的烟火街市,以及三条江流中来往行驶的舟楫帆影。远处是高山、云彩、峰岭、树木,它们相互遮蔽映衬。徐霞客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徐霞客景仰和赞叹着石鼓书院的灿烂人文。“虽书院之宏伟,不及(吉安)白鹭大观,地则名贤乐育之区,而兼滕王、黄鹤之胜,韩文公、朱晦庵、张南轩讲学之所,非白鹭之所得侔矣。”
徐霞客是历史上第一位游览石鼓书院的“专业游客”。如今的石鼓书院成为衡阳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锚定衡阳城市文化旅游的地标。为迎接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石鼓书院近期启动了广场及书院修缮提质改造工程。游客服务中心、景区生态停车场、石牌坊、文化长廊、八角亭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石鼓七贤。张志伟摄
石鼓书院广场中心花坛上的千年古银杏,默默见证着书院千年来的风雨沧桑。七贤雕塑高耸屹立,生动再现了书院历史上各时代代表人物的精神风貌。记者看到,石鼓书院已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天南地北的游客络绎不绝。
李镇东介绍,改造后的石鼓书院依托深厚的人文历史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景观,通过展览、讲座、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向游客和市民进行展示,带领更多人领略石鼓书院的深厚文化底蕴,深入探究其在教育、学术、思想等诸多方面的成就与影响。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认为,包括石鼓书院在内的古代书院的当代发展,可能需要围绕赓续文脉、弘扬传统、创新转化的主线,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因势而为,找到所在时代和地域的真正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自身的定位,找到努力的方向。无论是与高校结合致力于学术传承交流也好,作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致力于地方文化建设也好,以大中小学研学助力体制内人才培养也好,发展文化旅游推出文创产品促进文旅融合也好,或者几方面兼而有之也好,只要是基于实事求是的调研分析,在今天民族文化复兴的大势下,都能够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新路。石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品牌优势更是非常明显,能够有更大的作为。
▲石鼓广场。张志伟摄
记者了解到,石鼓书院将紧跟文旅发展新态势,增添旅游精品线路,全面开发体验项目和文创产品,举办多种特色文化活动,积极整合周边资源,借助政府、高校、协会和企业的协同力量,联合四大书院进一步挖掘与传播湖湘文化、船山文化、书院文化,将石鼓书院建设成为集文化观光旅游、青少年研学、传统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文化特色景区。
石鼓书院,将继续绽放绚烂光彩,闪耀璀璨光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