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如飞。
八百里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林立,回雁衔首,岳麓执尾,一路绵延出潇湘神韵。衡阳,这个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孕育了无数动人的传奇。
这里曾是大禹治水的现场,历史的潮流在其间流淌;神农开耕、祝融播火等古老传说在这里扎根;“蔡伦造纸”开启了人类文明新篇章;“大清三杰”之一彭玉麟创办湘军水师,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基础……
城市的文化底蕴无处不在。参观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感受千年文化的传承;游览南岳山水,体验佛教与道教的智慧在山水之间交融;走在衡阳的街道上,与蔡伦、王船山等文化先贤产生心灵的共鸣。
如今,衡阳在现代的喧嚣中依然保持着它的韵味,用它纷繁复杂又底蕴深厚的文化形态,成就了一方卓尔不群的自然与人文胜景。
湖湘文化,一脉相承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副对联,道尽了湖南人绵延千年的文化自信。湖湘文化源于湖南境内,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
▲石鼓书院熠熠生辉。
书院是湖湘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掀起了中国书院文化的高潮,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之誉。自唐初以来,衡阳书院林立、名师云集。曾国藩一度盛赞“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
说起衡阳对湖湘文化的影响,除了创立湖湘学派的胡安国、胡宏父子以及名震四方的“石鼓七贤”外,天地大儒王船山学习和继承先贤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历史性总结、创新性发展,让儒家文化“别开生面”,让湖湘文化熠熠生辉。
从哲学思想上看,王船山对中国传统哲学“气”的范畴做出新的规定,提出“气—诚—实有”的本体论思想;在史学领域,他提出“依人建极”的人本主义史学思想,强调“圣人所用之天,民之天也”,认为“今胜于古”;在伦理道德思想领域,他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未有圣贤不豪杰”,呼唤“以身任天下”的豪杰精神……
王船山作为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其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入垒袭辎的治学态度、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对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黄兴、蔡锷、杨度、毛泽东在内的一代代经天纬地的湖湘名人,以及湘商、湘军、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群体和重大历史事件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社会历史进程。
曾国藩曾着手征集汇编、刊刻《船山遗书》,收录传世的七十一种王船山著作中的五十六种;彭玉麟主持修建了船山书院,并聘请晚清湖湘文化大师王闿运担任山长;孙中山、章太炎、章士钊等人都大力推崇王船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毛泽东对王船山也作出了高度评价……
时至今日,湖湘文化仍是中华民族可资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文化,波澜壮阔
▲“湘南起义在耒阳”陈列馆。
这里是革命运动的摇篮、红色文化的热土:一代伟人毛泽东先后五次到衡阳指导并推动革命运动,指导建立湘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湖南省立三师支部;湘南学生联合会是湘南地区早期革命活动的策源地和大本营;水口山工人运动“唤起工农千百万”;岳北农工会工农“握手革命”开全国之先河;湘南起义“万人齐上井冈山,八千皆为衡阳人”……
这里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唐群英引领全国妇女“从封建桎梏里解脱”;何宝珍、毛泽建、伍若兰成为了妇女运动的骨干和领袖人物;英勇就义的夏明翰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首气壮山河的绝命诗;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朱毛红军“四骁将”之一的伍中豪都出自这方热土……
1927年,毛泽东在衡山等地考察农民运动,写下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中国革命胜利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
从湘南学联、湖南三师、省立三中、省立三甲工、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岳北农工会旧址、桐梓山、培兰斋等红色文化纪念地,到朱德、宋乔生、耿飚、伍若兰、夏明翰、罗荣桓等与衡阳密切相关的重要革命人物,衡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旧址、夏明翰故居、罗荣桓故居……走过一个个红色景点,沿着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找到流淌在衡阳人血液里、渗透在衡阳人骨子里的红色基因。如今,红色文化的精神已经深深融入衡阳这片土地和衡阳人的血脉之中。未来,它还将激励着所有衡阳人在新阶段新征程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抗战文化,壮怀激烈
▲衡阳抗战纪念馆。
“中国抗战史上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军人最多、最惨烈的城市争夺战”。提起“衡阳保卫战”,无法绕开这三个“最”字。也正是这三个“最”字,在无言之中印证了这场战争的惨烈。
“衡阳保卫战”又称“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1944年6月18日,经过几次大会战之后的湖南省会长沙不幸陷落,日寇铁蹄,直指衡阳。6月23日,日本调集了10多万兵力对衡阳大举进攻,衡阳守军奋起反击,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衡阳人民在长期抗日救亡斗争锻炼之后,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衡阳,与守军一道,与敌血战47天,为抗日战争后续战役争取到了战略调整时间。
由此,衡阳立起了中国唯一一座“抗战纪念城”丰碑。
抗战以来,发生的一件件、一桩桩重大事件,让衡阳这座城市的名字如雷贯耳、享誉中外。
这里作为西南的门户和军事咽喉,建有美军在华最大的空军基地;国民政府在此召开过四次著名的“南岳军事会议”;国共两党在这里举办了三期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
此外,何公馆、圣经学校、张家山、五桂岭、火车西站、陆家新屋、双忠亭、抗战时期湖南省政府临时驻地等抗战遗迹,见证着衡阳在中国抗战史上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
丰碑犹在,历史无言。
无数革命先辈和英雄儿女在抗战中展现出的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这正是衡阳这座“抗战纪念城”的精神价值所在。
这种精神价值是衡阳文化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凝练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宝库中精彩夺目的明珠。抗战文化曾经为这座城市提供了抗战到底的动力和支持,如今已融入城市的各个角落,升华为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励着这座英雄之城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工业文化,荣光再现
作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之一,衡阳的兴衰复苏始终和工业紧密相连。工业情结深入衡阳人灵魂,工业基因也深深嵌入衡阳城市肌理。
▲建湘工业文化街区。
新中国第一套重力选矿机、第一台牙轮钻机、第一台连铸钢机、第一台井下铲运机……一系列的“第一”,让“衡阳制造”名声大噪;界牌瓷器、中华牌锁、芙蓉牌手表、湘江牌自行车、建湘柴油机……一大批“衡阳籍”名牌产品曾风靡海内外;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天问探火、深海探钻……一个个国之重器都有“衡阳制造”的身影;湖南省第一家工业主题博物馆——衡阳工业博物馆、曾自主研制湖南第一台柴油机的建湘工业文化园……一处处工业文化遗产见证了衡阳作为“工业骄子”的辉煌。
细数衡阳工业发展史,每一阶段都有高光时刻。“二五”时期,衡阳凭借着3500多种名优产品的生产制造,创造了湖南工业三分天下衡阳有其一的奇迹;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衡阳成为重要军事基地、战时工业内迁的聚集地,被称为中国“小上海”;新中国成立后,衡阳制定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三峡工程、嫦娥探月、天问探火……重要的工业历史事件背后都有衡阳的身影。
“老字号”见证光辉岁月,“新生代”再攀发展高峰。
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落户衡阳;湖南省输变电产业集群和常宁市水口山铜铅锌产业集群入选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衡阳被国家确定为长江中游城市群5个汽车零部件基地之一、3个航空航天配套产业集群之一;2021年、2022年,衡阳两度上榜“制造业全国百强城市”……近年来,衡阳奋力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15条产业链蓄势腾飞,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
随着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的临近,衡阳——这座充满了古老魅力的城市,正以它特有的韵味和活力,等待迎接每一位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无论是初次造访,还是久违重聚,衡阳的每一处角落都在静候着这次邂逅。期待这场旅游发展的盛宴,能够成为认识衡阳的一个窗口,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在欢乐中与这个神秘的城市链接,感受衡阳的美丽与变迁,共同书写新的旅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