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雨母山》是“第十届潇湘好歌”的入围作品,由左琼颖作词、张靖坤作曲。这首歌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衡阳城边的雨母山,不仅展现了其自然风光的美丽,还展现了作者对雨母山的热爱之情,更深入挖掘了这座山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解读这首歌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首先,歌词以“以为那山很远,其实就在身边,古祠高树映繁花,道妙一眼千年”开头,用对比的手法将雨母山的亲近与神秘展露无遗。雨母山是衡阳城的镇山,中华民族的始祖三皇五帝,都在此留下过遗迹和传说故事。
从帝喾祠的古老传说,到大雁寺的典雅建筑;从赤松子观的道家仙境,到谢彬故居的历史印记,每一处都充满了故事与传奇。这些文化遗迹不仅是雨母山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这些人文建筑与高树繁花相映成趣。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的完美融合形成了雨母山独特的文化底蕴,使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一眼千年,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度。
接下来,“以为那城很远,其实就在眼前,首峰塔影度飞雁,三水碧波缠绵”这段歌词再次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首峰塔影、飞雁以及三水碧波的景色描绘,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唐代刘禹锡游雨母山赞其为:“云阜胜境由天作,形势岧峣镇磅礴……古来云是飞来石。布露兴云在掌握。”雨母山有“衡阳绿肺”之称,春赏杜鹃秋赏红叶,夏夜露营仰望星空,冬天暖阳围炉煮茶,观江南烟云,赏十里荷花,看树影绰绰,听鸟鸣声声,一场沉浸式的“洗肺”之旅就能让我们近距离感受雨母山森林间的那份安静与平和。
雨母山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与衡阳城紧密相连的文化符号。站在雨母山山顶远眺,江边伫立千年的雁峰塔、年年南飞至此回的雁群和九曲九廻的湘江水尽揽其中,令人一看便知是“衡阳”。
在歌词中间的过渡部分——“湖光山色美,百鸟啼声欢,闲庭漫步悠游处,烦恼随风开心颜”展现了雨母山人闲适而快乐的生活。通过描绘湖光山色、百鸟齐鸣的宁静美景,以及人们漫步其中的闲适生活,传达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宁静。
衡阳是一座历史厚重的城市,拥有湖湘文化与船山的高度,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雨母山开放与包容的文化特征,使其呈现出多文化多种业态交融共生的景象,衡州文化博物馆、闰竹艺术苑、万熙山房、新竹雅轩、朱花道馆、宜园文化苑等现代文化的进入为雨母山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也展现出当代衡阳人生机勃勃的精神世界。
最后,歌曲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祝福结束:“烟云长天阔,诗画田园间,相约走进雨母山,一路阳光向明天”。
北有长沙岳麓书院,南看衡阳雨母山。这里是衡阳人的精神堡垒,也是衡阳人的生活乐园。在这里,人们可以放下烦琐的世事,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同时,歌词中的“一路阳光向明天”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这种希望和憧憬不仅是对雨母山未来的期许,更是对人们美好生活的祝愿。
《走进雨母山》这首歌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雨母山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的完美结合。它不仅赞美了雨母山的美丽和神秘,更呼唤人们走进自然、探寻文化、感受心灵的慰藉与未来的希望。在歌词的引领下,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雨母山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这首歌不仅是一首赞美雨母山的诗歌,更是一首呼唤人们回归自然、尊重文化、追求美好生活的赞歌。
相关链接:歌曲《走进雨母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