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指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殷殷嘱托,言犹在耳;亲切关怀,催人奋进。南岳区借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东风,闻令而动,遵道而行,主动“赶考”,率先“答题”。南岳里庙会民俗美食文化街区(以下简称“南岳里”)惊艳亮相省旅发大会,以新场景激活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品牌效益“四丰收”。
一、“南岳里”给出了 “三个答案”
践行“文旅融合”的答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记总书记考察湖南讲话精神,培育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南岳里”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岳庙会”为文化内核,打造“一湖一街一岛一民宿,一茶一野一戏一码头”八大“沉浸式”体验场景,推动文旅产业向“新”而行,向“高”而攀。
践行“两山”理论的答案。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政策支持,实施湖区水环境治理和尾水净化工程,系统日净化水1.5万吨,二次处理后水质优于Ⅳ类水标准,满足生态补水和城市环卫、园林绿化用水需求。改造零星洼地为景,利用中水回流成湖,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打卡点”。
践行“为民初心”的答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金月湖环境整治,打造市民休闲公园,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和游客休闲需求。项目直接解决本地群众就业600余人,促进周边新增个体经营门店创业100余家,带动豆腐乳、云雾茶、红薯片等特色农产品销量大幅上升,实现了文旅产业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二、“南岳里”带来了 “五个变化”
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热度。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湖南卫视新闻联播两次现场连线直播,各类自媒体竞相“打卡”。 截至11月30日,“南岳里”相关视频浏览量4.8亿、话题量8600万、曝光量9200万,带动南岳庙会话题量达1.3亿,“天下南岳”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优化了旅游结构。“南岳里”开业之后,停留12小时以上的来岳游客比例增加15%,过夜游客增加30%,40岁以下的游客占比达到63%,团队游客增长300%,马来西亚、香港等地旅行团纷至沓来。南岳旅游由过去的“一山一庙”“白天进山看庙、晚上宾馆睡觉”向全域可游、全时可游转变,游客结构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年轻化、国际化。
进一步锻强了产业链条。“南岳里”布局美食小吃、特色文创、康养休闲、旅拍打卡等各种业态,集“好看、好吃、好玩、好秀”于一体,让游客停下来、慢下来、住下来。一业兴而百业旺,带动周边新开酒店饭店、旅游民宿40余家,区内宾馆酒店入住率提升30%,新增旅拍店60余家,项目预计带动南岳旅游收入增加5亿元/年。
进一步美化了城市环境。项目整治滩涂荒地水面500余亩,完善了金月湖沿线管网建设,通过环湖游步道建设和周边道路的绿化、美化、亮化、序化,让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美化了生态环境。整个金月湖景区与南岳古镇、中心景区相得益彰,“城市伤疤”变成了“城市客厅”。
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信心。南岳里的成功,让越来越多党员干部认识到,只要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坚持改革、大胆创新,就一定能把大事办好、难事办成,进一步坚定了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决心信心。南岳里项目推动“流量”变“留量”,“留量”变“销量”,有力提振了企业的投资经营信心,带动周边“见南山”康养综合体、衡阳1944等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南岳里的成功也让老百姓对南岳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提升了作为南岳人的自豪感,增强了居民群众爱南岳、护南岳、推南岳的“主人翁”意识。
三、“南岳里”抓住了“四个关键”
坚持改革赋能。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以改革增动力、添活力。推动思想大解放。以解放思想推动统一思想,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举办“干部履职能力大提升”培塑活动,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和理念,邀请专家、学者到“南岳大讲堂”开讲,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看到短板与差距,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做好顶层设计,根据省委、市委对南岳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要求,明确了锚定“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勇担舞好文旅经济龙头、擦亮历史文化名片“两大使命”,注重提升南岳的吸引力、体验感和美誉度“三个提升”要求,深入开展产业升级、项目攻坚、改革赋能、民生优先、平安建设“五大行动”的“1235”发展思路。推动体制大改革。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的原则,探索建立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全新景区管理运营构架,成立南岳文旅公司(2024年正式升格为南岳文旅集团),打通国有资本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堵点”。“南岳里”就是文旅公司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典型案例,正是因为有了文旅公司,才有今天的“南岳里”。推动环境大优化。出台《南岳区优化干部作风“九条措施”》《南岳区优化营商环境九落实》等制度文件,开展营商环境“双测评”,打造公平、高效的一流营商环境。高效完成小区小县机构改革,将职能相近部门进行整合,精简政府部门10个,实现了政府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行政效能的有效提升。“公平、公正、高效”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南岳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的又一制胜法宝。
坚持文化为魂。找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结合点,激活文化“软实力”,提升旅游“吸引力”。场景化打造。深入挖掘南岳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用场景化的表达方式,将南岳福寿文化、祭祀文化、火文化等独具一格的本土文化充分展示。整个街区以南岳古建筑为参照,将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声光电科技相结合,飞檐斗拱,亭台水榭,小桥流水,茶楼酒肆,打造了时空交错的古韵场景。不论哪个角度拍摄,都可以美美出片,得到了旅拍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国风汉服爱好者的喜爱。艺术化呈现。作为已经延续千年历史的南岳庙会,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已经成为数万中外游客和本地居民的喜乐“嘉年华”。“南岳里”聚焦将南岳庙会常态化,引入如衡山皮影戏、打铁花、岳北山歌、火壶、祁剧等精彩民俗表演,重现千年庙会盛景。现在的“南岳里”是“时时有节目”“天天有庙会”“周周有焰火”,吸引力还在持续攀升。时代化传承。在保持传统文化神韵的同时,创新产业业态,丰富产品供给。开发了“南岳大妙”“南岳福韵”等系列文创商品200余种,受到游客热捧。与此同时,将手工酿豆腐、竹编、木雕、手工制香等特色传统工艺制作搬进街区,现场还原制作过程,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手工技艺的无限魅力,也带火了一批“手艺人”。
坚持市场导向。秉持“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建设什么”的理念,运营围绕市场谋划,策划突出运营需求,策划、运营、建设同频同步,变“筑巢引凤”为“量身定做”。对接市场需求谈供给。聚焦千万级的来岳游客和2小时可达南岳的区域市场,根据南岳自身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质,解决好“游客要什么、南岳缺什么、项目提供什么”的基本逻辑,围绕好吃、好玩、好出片做文章,找到游客需求与南岳供给之间的“结合点”,精准确定项目方向。对接投资需求讲合作。针对项目投资预期的不确定,社会资本不愿意重投,国企缺乏好的创意和运营能力等问题,探索实行“国企出资建设+民企参股策划+专业团队运营”的合作模式。由南岳文旅集团拿地并负责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湖南有里文化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投资项目装修、场景打造和运营投入,委托专业运营公司负责项目运营,保底分成,利润按比例分配。这种合作模式既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升值,也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对接运营需求建项目。注重运营前置,充分尊重专业团队的运营理念和运营规划,运营团队全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把关验收,确保项目建设符合运营要求。整个“南岳里”街区90%的店铺由运营公司统一装修、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既保证了整体风格风貌协调统一,又有效避免了招商难、运营难、管理难。
坚持合力攻坚。大力弘扬“闯创干”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抓紧每分每秒,凝聚各方力量服务项目建设。强化以上率下。区“四大家”主要领导亲临一线督战,由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指挥长、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率责任部门现场作战,整个项目从开工到开业历时不到200天,再一次刷新了项目建设的“南岳速度”。强化项目攻坚。整个金月湖项目由“美食街区+金月湖公园+尾水净化工程”三个子项目组成,其中企业负责美食街区建设,政府负责金月湖公园和尾水净化工程的推进,做到了既分工负责,又协同作战,最大程度地确保了项目整体性。强化要素保障。发改、财政、住建等要素保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推行容缺办、承诺办、加班办等保障措施,为项目开启“绿色通道”,专人专班“一对一”指导项目业主完善各类审批手续。纪委监委派出项目监察官监督项目进度和工作纪律,确保项目建设高效廉洁。强化配套支撑。为了更好应对项目开业后的人流高峰,提前在项目周边主干道设置物理隔离,施划停车位,完善交通指示。安排交警、交通、公安等部门现场维护秩序,设置南岳里警务室,在人流高峰期实施“联勤值班”,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四、“南岳里”引发了“四点思考”
必须以新思想引领新发展。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发展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要求、实施路径、科学方法,不断深化对文旅产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必须转变发展思路。面对文旅市场竞争日益“内卷”的环境,过往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契合当下游客追求深度体验、个性化出游的需求,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框架,摆脱路径依赖,用新的发展思路来破圈出彩,重点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同作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统一。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把握创新的度和效,利用现代化、通俗化、年轻化的语言阐释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推进其可传播、可消费。正确处理产品和场景的关系,产品与场景二者互为映衬、相互增彩,才能发挥乘数效应,达到既“引流”又“吸金”的目的。正确处理建设和运营的关系,坚持运营前置、策划先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运营需要为落点,提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精准性、科学性。
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差异化是文化旅游的基本竞争力,独特性是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充分把握自身独特优势和条件,才能做出特色、形成高位。要立足区情实际和自身的资源禀赋来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才能走出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进而筑牢产业“护城河”。南岳独秀的自然风景,独特的文化资源,巨大的游客流量,极高的重游率,都是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的独有优势,也是“南岳里”成功的“不二法门”,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模仿复制。因此,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定位,锻强长板、补齐短板,才能够实现文旅产品由“网红”变“长红”。
必须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干事创业,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要有一支敢打敢拼、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不断弘扬斗争精神,在大事难事面前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敢打必胜。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七种能力”“八项本领”,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努力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新路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