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主持召开在衡高校“两优”改革推进会。他强调,要把握机遇、主动谋划、分类指导,勠力同心推动在衡省属高校做大做强、市属高校做优做特。
会上,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技师学院等在衡高校负责人先后发言,围绕落实“两优”方案、深化校地合作等深入交流。
在全面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朱健指出,衡阳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已建成16所高等院校,高校学生近30万,是衡阳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也是纵深推进“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的重要底气。当前,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推进高校“两优”改革,是衡阳与在衡高校的共同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要统筹好在衡高校力量,围绕落实“两优”方案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切实做好顶层设计,聚力优化布局,调整优化学科,进一步完善省属高校省市共同投入机制,在建设区域教育中心上谋深谋实,推动更多大学生在衡创新创业。
朱健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对省“两优”方案的学习和谋划,组建工作专班,帮助高校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要加强共性问题的研究解决,更好服务校园规划建设,推动在衡高校与衡阳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紧密融合,围绕输变电装备、盐卤化工、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核技术应用等优势产业,围绕智能衡器计量、资源循环利用、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围绕人形机器人、商业载人航天等未来产业,优化专业设置,提供人才支撑。要增强人才竞争优势,协同渠道对接,“一事一议”推进在衡高校高质量发展。
朱健强调,落实省“两优”方案,要抓实抓牢重点任务,全力支持南华大学创建国家“双一流”高校,支持衡阳师范学院更名、湖南工学院申硕,系统谋划推动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推动船山学院转设,推动更多毕业生留衡就业。要深化校地合作,为落实省“两优”方案夯实综合保障,结合“走找想促”为在衡高校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为高校在衡发展做好服务。要共推“校友回湘”,为衡阳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汇聚新优势。
会前,朱健带队赴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调研办学工作。
副市长谢宏,市政府秘书长廖义智参加会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