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是营商环境最敏锐的感知者。2024年1月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显示,衡阳综合排名连续三年进位攀升,2023年更以黑马之姿跃居全国地级市第29位,彰显改革攻坚的强劲势头。
湘蓝再生、锦亿科技、电镀产业园、澳克科姆、昂拓科技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子雁城。企业家们坦言,选择衡阳不仅因其雄厚的产业基础,更看重政府刀刃向内破除行政壁垒的硬核举措,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转化为看得见的发展信心。截至2025年2月,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3.9万户,其中民营主体达62.7万户,同比增长7.12%,占比攀升至98.07%,民营经济已成绝对主力军。
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近年来,衡阳紧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创新实施公平竞争审查“三联单”机制,全力构建高效规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市场主体清障碍、松绑赋能。
“责任单” 进一步健全审查机制
“竞争政策作用在于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2024年,在接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长江经济带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访谈时,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公平竞争审查政策的实施,关键在于推动地方政府简政放权、减少干扰,有效保障了中小微企业更多选择和成长空间,也让大企业发挥支撑产业链的龙头作用。
政策落地重点在于责任落实,运行须靠机制支撑。近年来,我市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运作不断顺畅,层级架构不断完善,基础保障不断强化。
定好盘子强统筹,实现审查机制全覆盖。我市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扩充到36个,实现市政府所有组成部门审查机制全覆盖,确保政策措施审查出台无死角、无漏洞。
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建立联席机制,重点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做法和规定,定目标、增干劲、评成效。衡山县探索将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下沉延伸到乡镇(街道),下辖的12个乡镇实现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全覆盖”,在全省属创新之举。
理清路子强机制,筑牢政策出台关。市县两级以机制建设为抓手、以举措创新为推手,同频共振推动工作落实落地。
全市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考核评价内容;健全会审机制,由市场监管部门联合专业力量对政策文件进行评估审定;出台抽查机制,重点针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行业和地区开展多频次检查;完善举报机制,设立专线电话和邮箱收集线索,让政策措施“带病”出台率大幅降低。
开对方子强举措,提升审查效能。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办聘任30名来自行政机关、司法部门、研究机构、高校、律所的专业人员为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专家,为第三方评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三方评估现场。
“通过公平竞争审查,发现个别县市区出台汽车行业扶持办法涉嫌排除竞争,存在选择性补贴特定企业的问题,政府迅速落实审查清理主体责任予以废止。”
“在粮食购销行业评估中,发现部分政策存在限制外地企业参与招投标的内容,我们要求废止相关文件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身份证’二维码制度,实现全流程留痕。”
“响应民营医院诉求,清理废止11份指定公职人员体检医院的文件,打破民营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壁垒。”
这是我市近年来促进民营经济壮大发展,破除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壁垒、扫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制度障碍的几个典型案例。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加大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专项抽查,从源头上防止出台对民营企业不公平的政策措施。”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副召集人、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健生介绍,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化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突出问题整治,清理限制企业自主迁移、妨碍市场公平准入等做法,可有效防范“内卷式”竞争。
▲衡阳市公平竞争审查会议现场。
我市还委托第三方技术公司在全市范围创新启动公平竞争审查网络监测,重点监测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机关官网是否发布违反公平竞争审查规定的政策措施,通过网络监测、问题线索通报、线下排查处置,实现了发现一批线索、清理一批文件、疏通一批堵点的效果。
“宣传单” 营造公平竞争全覆盖浓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命题,多次强调“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要求通过制度刚性约束破除行政干预对市场机制的扭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对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作出重要部署。
2024年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填补了我国公平竞争审查领域的立法空白,是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0月9日,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敏以“公平竞争审查赋能‘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高质量发展”为题,为市委党校2024年秋季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三班、县市直部门正职培训班、乡科级干部进修班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市委党校授课现场。
王敏开篇明义,直指制度本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破除行政干预的制度藩篱、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法治利器。”他结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立法精神,系统阐释了该制度“防患于未然”的治理逻辑——通过建立覆盖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一事一议”政策的全链条审查机制,将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杜绝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壁垒等隐性壁垒。
学员们纷纷表示,这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授课,不仅为大家提供了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更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注入了新的思考维度。
▲专家解读《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服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领导干部公平竞争理念和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能力是关键。衡阳市政府领跑全省市州,率先召开常务会议组织县市区政府“一把手”专题学习《条例》。常宁市、衡阳县、衡山县、衡东县,以及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等部门先后开展专题宣讲培训,同频共振推动《条例》宣贯落地。
▲衡阳市反垄断和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培训会现场。
为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落实见效,进一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自2022年以来,市市场监管部门借助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多措并举开展“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活动,推进公平竞争法律政策“进机关、进党校、进企业”,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各类经营主体深刻理解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重要意义。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向市民宣传公平竞争知识。
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悬挂横幅、展板宣传、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海报、公平竞争法律政策、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同步开展以“统一大市场 公平竞争未来”为主题的公平竞争法律和政策宣传倡导活动。
全市各相关部门、经营主体、行业协会结合实际,利用单位、学校、医院、商场电子屏、大型电视等新媒体“即时、灵活、多样、互动”的特征,细致解读相关法律和政策,展示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的宣传标语和宣传片,巩固和扩大宣传效果。
同时,市市场监管部门还通过转发信息至工作群、行业群、商户群等,着力推动线上线下资源优势互补,全方位多维度开展公平竞争宣传,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宣传更生动形象、深入人心。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我市共计发放反垄断、公平竞争宣传折页4.9万份,开展宣传活动75场次,发送宣传短信8.2万条,收集社会调查问卷1962份,印制发放《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口袋书”1.1万份,让新出台政策接地气、入人心、见实效,在全市营造了公平竞争全覆盖的浓厚氛围。
“审查单” 让企业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2024年,我市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获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优秀档次;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8%,民营投资占比达67.3%,较2020年提升8.2个百分点;结合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我市对196份存量文件开展第三方评估,废止2件、修订4件,打破地方粮企垄断收购的潜规则,惠及300余家中小粮商。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氧气”,只有不断净化生态,才能让企业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在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中,市公平竞争联席办严守文件出台关,破除行政垄断,让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抓牢政策清理关,打通问题堵点,给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夯实问题查摆关,借助评估手段,为公平竞争铲除“拦路虎”;打好长效组合拳,激发市场活力,打造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版”。
按照“谁起草、谁审查”原则,严实审查责任,严密审查流程,严细审查标准,2024年共审查增量文件615件,有效预防和制止各类地方保护、行政壁垒等政策措施“带病”出台,确保市场经营主体平等享有市场资源要素。
积极回应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合理诉求,联合发改部门建立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约谈通报制度,下达《提醒敦促函》15份。
对市级联席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以及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共收集2017年以来存量文件11632份、抽取文件260份,废止22件、修订19件。
市场监管、发改、财政、商务、司法等部门集结联动,围绕我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等重点工作,出台了《衡阳市贯彻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工作方案》《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方案,突出反垄断力度开展整治企业用水用电用气协议中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霸王条款”专项行动,确保在“当下改”与“长久立”上出真招、取实效。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经营主体的共同愿望,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王敏表示,下一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围绕“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把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作为打造“升级版”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公平竞争环境,持续书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