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聚焦衡阳新型工业化丨两“国字号”集群引领 数智绿色双轮驱动:衡阳新型工业化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03-26 09:23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编者按

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在产业变革与创新驱动交织的新时代,衡阳这座千年古城正以破局之势重塑工业版图。为此,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携手衡阳日报社推出“聚焦衡阳新型工业化”系列报道,深入观察衡阳如何以链群思维为笔、以数智赋能为墨,在产业能级跃升、绿色低碳转型中书写新型工业化答卷,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当前,衡阳正以“三高四新”为引领,深入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在新型工业化赛道上跑出“加速度”。‌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盐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双双跻身“国家队”,标志着衡阳以“双核驱动”重构产业版图,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突围+生态重构”的实践范式。

“国字号”集群领航: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支点

目前,‌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形成“核心材料—智能组件—成套装备—智慧电网”全链条生态,聚集特变电工、金杯电缆等链主企业,攻克±1100千伏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等“大国重器”,产品服务全球80余个特高压工程,近三年营收年均增长23%。‌盐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亚洲最大岩盐矿床,构建“盐卤开采—基础化工—高端新材料”垂直整合体系,建滔化工电子级环氧树脂产能全球第一。

特高压输变电集群建成国家级能源装备中试基地,实现绝缘材料、智能组件等关键配套本地化率85%;盐卤化工新材料集群打造“隔墙供应”循环体系,氯碱副产物100%转化为聚氯乙烯原料。两大集群带动上下游企业超800家,形成“1小时产业协同圈”,本地配套成本降低18%。

近年来,衡阳坚持把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作为制造立市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集中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优势与积蓄动能。2024年,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盐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分别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累计数量达5个,排名全省第一。

▲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

数智融合创新:新型工业化的技术底座

以重点项目为指引,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镭目科技等2个项目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29个项目入列全省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103个项目入选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

衡阳开展标杆示范企业培育行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先行先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中推进数字化应用,带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特变电工获评国家智能智造示范企业,并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等6家企业获批创建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

聚焦“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全力打造“上云用数赋智”典型应用场景,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鲜活案例引导企业“看样学样”。金杯电工质量精准追溯场景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天雁机械等3家企业场景入选国家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场景;4家企业场景入选省级5G典型应用场景。

2022年来,衡阳连续三年上榜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2023年成功入选全国“千兆城市”;与上海市、杭州市同获DWC数字世界贡献奖——城市奖。2024年,衡阳市推动“两化融合”“两业共融”,加快实施“智赋万企”行动等成效明显,获省政府大抓落实工作表扬激励。

▲金杯电工生产车间。

绿色制造转型:新型工业化的生态革命

建滔化工创新“卤水—纯碱—玻璃”循环模式,每吨纯碱耗盐量降低30%;比亚迪电解液项目实现溶剂回收率99.5%,废水“零排放”技术获工信部绿色制造专项支持。盐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8%,居全国化工园区首位。

衡阳实施“金紫宇光刻胶用感光新材料”等节能降碳示范项目,推动衡钢集团等重点用能企业加快设备节能改造,53家企业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全市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达35家,列入国、省绿色制造名单121个。引导盐卤化工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园区内循环利用,对衡东经开区等6个产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200余万吨,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从老工业基地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要承载地,衡阳以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盐卤化工新材料两大“国字号”集群为支点,在数智化与绿色化转型中实现了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跃升。这种“硬科技突破+产业生态重构”的实践,不仅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更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大生命力。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