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衡阳市榜上有名。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朝圆梦,文明满城。衡阳干群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冲锋,社区干部、公安交警、城管队员、环卫工人日夜奋战在创建一线,140多万“衡阳群众”志愿者主动请缨,共同书写了文明蝶变的“衡阳答卷”。
▲2024年衡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
以文明标尺推进城乡治理
走进石鼓区五一路夜市,千余米长的街巷灯火通明,数十家夜宵摊点桌椅整齐划一,食客大快朵颐却无油烟扰民之虞。
▲石鼓区五一路夜市。陈毅 摄
这得益于衡阳首创的夜市管理“三统一”“八不准”标准——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垃圾处理、统一着装规范,严禁占道经营、严禁当街宰杀等。
“过去总被投诉扰民,现在按标准来,生意更红火!”标准化治理得到摊主们的一致认可。
衡阳市坚持把标准治理作为推进城乡治理、建设城市文明的有效路径。
该市从城区治理、乡村治理、交通治理、市场经营治理及公共安全治理五大领域实施标准化建设,着力构建“城乡治理有标可量、公共服务有标可循、底线工作有标可依”的文明创建标准化格局。
标准化治理的成效体现在城乡各个角落。
雁峰区白竹皂社区,标准化改造让有40年历史的国企家属区重焕生机: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崭新的沥青路,裸露的黄土栽上绿色植物,家家户户的下水管道修葺一新,街面墙面整洁,健身休闲设施完备,居民议事中心功能齐全,过去搬离的居民纷纷回迁。
▲焕然一新的白竹皂社区。
衡南县三塘镇星城农贸市场,经过标准化改造,变身干净明亮的乡村“超市”,功能分区清晰,农副产品齐全,让买菜环境变得“上档次”。
衡阳县以“一约四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为重点,制定出台“村(社区)红白喜事简办制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树立了移风易俗的榜样。
以“五制一平台”兴项目、以“五单一图谱”强链条、以“五赋一聚焦”优环境、以“五全一常态”守底线、以“五步一规范”促和谐,衡阳正逐步把标准化思路发散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努力形成“标准生产引领行业、标准生活成为习惯、标准管理全面覆盖”的新气象,为推进“制造立市 文旅兴城”发展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以文明实践刻画城市新风
“需要帮你们找座位吗?”“小心台阶,观演时请不要站立,以免挡住后排观众视线……”5月23日至25日,邓紫棋衡阳演唱会在衡阳市体育中心火热开唱。身穿红马甲的“衡阳群众”志愿者随处可见,及时为观众解难,让观众快速有序入场。
市民素质与城市文明紧密相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文明创建并非政府唱独角戏,而是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切实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衡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宣传和引导,衡阳上下凝聚“一条心”,形成“双向奔赴、共享文明”的强劲合力。
在衡阳,温暖人心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特教教师刘玲琍耕耘聋哑儿童教育33年,帮助200余名听障儿童叩响有声世界的大门;“云端信使”杨桢桂穿行衡山17年,累计送件数十万份;寒冬跳进武水河勇救12岁女孩的黄广东、龙正良……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选择,如点点微光汇聚,让文明之光生生不息。
▲2022年衡阳市未成年人“传承红色基因·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在衡阳,志愿星火已成燎原之势,为文明之城注入暖心能量。从健康小屋里专业的血压血糖监测,到景区里热闹的中医夜市;从调解矛盾的“湾村明白人”到守护平安的“衡阳义警”;从新时代文明实践“四会一课”(屋场恳谈会、广场故事会、校园思享会、大众读书会、音乐党史课),到惠及乡村学校180余所、4.8万名留守儿童的“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文明实践项目,将文明火种播撒在衡阳大地。
▲衡阳市“百千万‘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如今,衡阳注册志愿者达140余万人,年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超13万场,数量居全省前列。
以民生温度筑就文明高度
“现在出门,路面干干净净,交通路口每天都有劝导员在,车辆行驶规范礼让行人,也没有横穿马路的现象。”日前,谈到身边的“文明印记”,蒸湘区华兴街道居民林怡连连竖起大拇指。
文明城市创建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衡阳市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落脚点放在利民惠民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城市颜值气质双提升。
小平房抹上迷人的暖黄色,路面铺上了崭新的沥青碎石,墙体上是色彩斑斓的涂画及个性化文字,跟随铁路老物件穿越“昨天-今天-明天”……珠晖区苗圃街道保卫里以“网红”的姿态霸屏了衡阳市民、来衡游客的朋友圈。
但几年前,保卫里屋舍破败、砖墙斑驳、道路破旧,居民们意见很大。
改变发生在老旧小区改造之后。改造中,修旧如旧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原汁原味保留了昔日苏式建筑、工矿筒子楼的建筑风格,并加入了清新文艺风。保卫里的颜值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也随之提升。这样的变化,也发生在衡阳各老旧小区。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
衡阳市创新推行“屋场恳谈会”制度,把议事平台搬到居民家门口。党员干部与群众围坐一圈,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从破解小区停车难到垃圾分类管理,从路灯维修到健身器材安装,通过屋场恳谈会梳理汇总各类民生实事数万件,将群众的“幸福清单”变成文明创建的“责任清单”。
去年,衡阳市新增公共停车位1万余个,建成城市驿站60座,完成82个老旧小区提质改造,7个城市公园焕新提质……以民生温度筑就文明高度,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正在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德荣 唐曦 通讯员 谭春兰 潘其斌 陈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