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蚊。
夏季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加,蚊虫活动也进入了高峰期。蚊虫叮咬不仅会造成皮肤红肿,还可能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多种疾病。因此做好防蚊灭蚊很重要,既可以降低蚊虫叮咬骚扰几率,也能有效防控蚊媒疾病的发生。如何科学、有效地防蚊灭蚊,衡阳疾控专家带大家揭秘蚊子生活习性,拿捏防蚊灭蚊小妙招,畅享清爽夏日。
一、常见的蚊子有哪些?
库蚊,常见家蚊,黄棕色,夜间活动,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幼虫多喜在房屋附近污水或水缸中孳生,成蚊多躲在室内黑暗、温暖、潮湿处越冬。
伊蚊,俗称“花蚊子”,白天叮咬,城市型黄热病、基孔肯雅病和登革热的主要媒介。多孳生于树洞、竹筒、缸罐、石穴、坑洼等小型积水中。
按蚊,传播疟疾和丝虫病等,又称疟蚊。幼虫多喜在有水草、阳光照射的天然清水中孳生,成蚊多分散躲在室外洞穴中,部分在居室、畜舍内越冬。
二、蚊子吸血的“秘密”
通常只有雌蚊才会吸血,它们利用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促进卵巢发育和成熟,以便繁殖后代。而雄蚊多以采食花蜜为生。
蚊子依靠触角感受器探测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感知热量,以及捕捉皮肤分泌物,通过这些信号,实现对“猎物”的精准定位。
蚊子叮咬偏好与人体散发的气味、体温、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因素有关。体温高、爱出汗的人,比如孕妇、儿童、刚运动完的人,还有体重偏胖者更容易成为蚊子的目标。
此外,蚊子对深色物体更敏感,因此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选择浅色衣物。
三、防蚊灭蚊小妙招
1.源头治理
蚊子必须在水中产卵并完成幼虫(孑孓)阶段的发育。无水则无蚊!彻底检查并清理室内外积水,水养植物每周彻底换水1次,清洗容器内壁和根部,及时清理花盆积水、下水道等蚊虫孳生地,储水容器严密加盖,无法清除积水定期投放灭蚊幼缓释剂,让它们无处可“生”。
2.物理防制
安装纱窗纱门和蚊帐,给自己打造一方“无蚊”小天地;使用电蚊拍,出其不意地给蚊子“致命一击”。
3.户外防护
蚊虫活跃高峰期穿浅色长袖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液,给蚊子“下迷魂药”。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2月龄以上适用)、柠檬桉叶油(3岁以上儿童适用)。2月龄以下的宝宝和孕妈妈们,应慎用化学驱蚊产品。避免清晨、黄昏蚊虫活跃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蚊虫防控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公共卫生工作。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蚊虫叮咬的风险。
■通讯员胡红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