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推进“十四五”规划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目标的攻坚期,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政策要求,深入推进工业节水工作。8月14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用水呈现“总量平稳、效率提升、结构优化”态势,节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衡阳市规模工业企业取水总量达1.4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5%,较2024年同期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取新水量1.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占取水总量比重由2024年同期的24.1%降至23.6%;重复用水量2.3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0.4%,重复利用率提升至87.1%,较2024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区域层面,6个城区取水总量占全市52.7%,重复用水率86%;7个县市取水量占比47.3%,重复用水率达87.7%。其中,蒸湘区、常宁市凭借节水技术改造,重复用水率分别提升至96.6%、95.6%,成为县域节水典范。
行业领域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等六大高耗水行业用水占总量71.1%。通过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用水效率显著提升: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升级循环冷却水系统,重复用水率从93.7%提升至96.4%;非金属矿采选业构建“小循环+大循环”水循环体系,重复用水率提高至41.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新兴行业虽产业规模较小,取水量不足传统高耗水行业的1/3,但重复用水率提升态势良好,与传统行业共同推动工业节水水平整体跃升。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聚焦深化改革、协同联动、数字赋能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工业用水统计指标体系改革,增设“分行业水循环利用率”等细分指标,建立“用水总量-效率-循环利用-污染物减排”联动指标库,为政策评估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建立“统计—水利—环保—工信”工业用水数据共享平台,形成“取水—用水—排水—回用”全链条数据比对机制,开展季度数据质量交叉检查;推进工业用水统计数字化转型,在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试点安装智能监测终端,实现用水数据实时采集与动态预警,以更实举措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目标高质量完成。
(全媒体记者李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