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双节”揽客近659万人次,收入超20亿!衡阳文旅“流量”变“留量”
发布时间:2025-10-10 09:16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这个假期,衡阳文旅市场“火”出了新高度!工业遗址变身“时空剧场”,游客争相“到衡阳当工人去”;南岳衡山吸引众多游客登顶,在全省保持前列;东洲岛上,“平沙落雁”盛景+传统非遗与国潮电音碰撞出昼夜不歇的青春狂欢……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衡阳文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658.87万人次,营业收入20.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5%和33.21%。在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的东风下,雁城大地以一场全域全时的文旅盛宴,成功实现了“流量”“口碑”与“效益”的三重丰收。

 沉浸体验升级      

 文化赋能景区焕新      


▲80年代沉浸式舞剧《到衡阳当工人去》现场。通讯员朱南雁 摄

步入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老式自行车、广播喇叭和“工业学大庆”标语瞬间将人拉回上世纪80年代,原创沉浸式舞剧《到衡阳当工人去》将整个街区变为“时空剧场”。记者跟随人流穿行在历史建筑之间,铿锵有力的现代工业舞《咱们工人有力量》引来阵阵喝彩,柔中带刚的女工群舞《芳华》让不少观众热泪盈眶。

“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觉穿越了。”带着全家前来体验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这部剧日均演出两场,场均观众过万,满意度高达98%。

值得一提的是,雁峰区文化创意广场的祁剧《绣楼招亲》、南岳里的花鼓戏《天官赐福》、苏州湾老街的湘剧《跟着鲁智深闯衡阳》,形成“一景一剧”的文化布局,让传统戏曲在山水间焕发新生。

假期期间,衡阳市博物馆推出三大精品展,展出青铜器、瓷器及书画珍品百余件,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增设讲解与公益观影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据统计,17家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累计接待群众50.09万人次。

青春引力迸发     

国潮融合激活消费      


▲东洲岛“平沙落雁”放飞活动。

在东洲岛景区,上百只大雁从东洲岛同步放飞,在江天之间勾勒出“潇湘八景·平沙落雁”的诗意画卷,现场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难忘瞬间。

本届东洲岛狂欢节将传统非遗与国潮电音完美融合。白天,非遗展演、民族运动会轮番上演;夜晚,烟花秀与国潮电音节点燃全场。“没想到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潮!”大学生王同学和朋友们随着音乐舞动。

回雁峰大雁文化体验馆举办湖南首个大型户外漫展,汉服互动、宅舞比赛、电竞海选等活动精准对接二次元群体,文创市集同步开市,实现“逛展+消费”无缝衔接。蒸湘万达广场推出七彩祥云焰火音乐节,每日两场非遗打铁花、水上火壶表演与电音演出交替进行,成为市民夜游的热门地。

业态融合创新     

全域旅游绽放活力      


▲南岳里人气旺。通讯员曹正平 摄

“妈妈,我想当航天员!”在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内,小朋友戴着VR眼镜,兴奋地指着眼前的“火星探测器”模型。这座将祝融传说与现代航天探索完美结合的体验馆,已成为亲子家庭的热门打卡地。

“孩子在这里既能听神话故事,又能学航天知识,一举两得。”来自株洲的李女士边说边用手机记录下孩子的“太空初体验”。

当夜幕降临,南岳里·庙会文化美食街区华灯初上。直径15米的巨型“水上月亮”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与水面倒影相映成趣。“快帮我跟‘月亮’合个影!”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街区里,非遗表演掌声不断,香味四溢的衡阳小吃摊位前排起长龙。

在“时光之城·1944”主题区,身着旗袍的游客或手执团扇,或漫步在千盏灯笼点缀的街巷中。复古巡游队伍穿梭其间,身着年代服饰的演员与游客亲切互动,仿佛将1944年的南岳街景真实再现。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也焕发新活力。在衡山县第九届高山猕猴桃采摘季现场,游客们手提果篮,在藤蔓间精心挑选。果园负责人介绍,采摘季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周边农家乐天天爆满。

衡阳县梅花乐园里,新疆鄯善县楼兰歌舞剧团的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身着民族服饰的舞者随着欢快的节奏旋转,观众们不由自主地跟着打拍子。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成为这个假期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面对假期大客流,我市相关部门提前部署安全保障,实现假期文旅市场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双零”目标。全市重点景区全面启用“线上预约+实时监测”系统,动态发布客流信息,引导错峰出行。

此外,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为衡阳文旅注入新动能。“引客入衡”奖励机制吸引200余家外地旅行社加大线路投放,外来团队游客占比提升至35%。跨界融合创造的“低空+赛事+文旅”等新场景吸引超10万游客关注。

这个“双节”,衡阳用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成功将“流量”转化为“留量”,为全省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雁城样本。

(全媒体记者敖文景)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