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衡阳综保区奋力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地
发布时间:2025-10-31 08:58      来源:衡阳高新区     浏览量:
字体:

         一家企业因电力稳定性受到困扰,综保区为其单独配置了专用变压器;一家企业研发中遭遇瓶颈,政府牵线搭桥促成产学研合作;一家企业物流效率亟待提升,智能化改造让拣选效率提高了25%……

  衡阳综合保税区——湖南省第一家综合保税区,坐落于衡阳高新区内,如今已悄然成为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地。

▲生命健康产业在衡阳综保区蓬勃发展。

  随着湖南医药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医药仓储项目签约入驻,园区已聚集6家生物医药企业,一条从研发制造到仓储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呼之欲出。这一切,得益于衡阳综保区精准的政策引导与务实的服务创新。

  综保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推出“企业管家”服务模式。为每个重点项目配备专职服务专员,提供24小时在线响应,实现资质审批“并联推进”,为企业赢得宝贵时间。

  “我们不仅要引进来,更要服务好。”衡阳综合保税区管理局局长李竟雄说,“生命健康产业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有着特殊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精准施策。”

  针对医药企业的特殊需求,园区展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当湖南医药集团衡阳有限公司迁入综保区时,医药冷链物流对电力稳定性的苛刻要求成为棘手难题。

  园区特事特办,为企业单独配置专用变压器,为医药产品储存安全上了“双保险”。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更彰显了园区服务理念的升华。

  随着“综保区、自贸联动片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三区政策叠加效应的持续释放,衡阳综保区正成为生命健康企业成长的沃土。配套服务日益完善,企业可享受保税研发、保税物流等多重政策红利,运营成本显著降低。产业的培育,需要的正是这种对细节的严谨把控与对技术的前瞻投入。衡阳综保区没有满足于简单的企业集聚,而是着眼于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

  从紫晶生物与中南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到湖南医药集团的应急保供稳价体系,再到益丰大药房的“天罗地网”物流系统,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研发破壁:紫晶生物喜获“长兴”金奖


  在衡阳综保区C栋3楼的实验区内,湖南紫晶汇康生物医药集团的研发实验室灯火通明。晚上7点,研发总监仍守在全自动发酵罐前,密切注视着屏幕上实时变化的参数。

▲两款荣获“长兴”金奖的“小白瓶”产品。

  实验室的样品陈列柜里,两款荣获“长兴”金奖的“小白瓶”产品格外醒目。一款是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钠二合一复配喷雾瓶;另外一款是医用射线防紫外线(防晒)喷雾瓶。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的研发故事,要从三年前那个令整个团队记忆犹新的技术瓶颈说起。

  为了把透明质酸钠对皮肤的补水及锁水问题与胶原蛋白补胶原融入一体,解决皮肤深层次问题,研发团队开展了近二年的研发,进行近200次实验。紫晶生物董事长贺旋回忆道,“传统的胶原蛋白在72摄氏度以上环境会变性失活,而透明质酸钠最佳溶解度需要8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在整整8个月时间里,研发团队尝试了17种不同工艺方案,最终创新的低温喷雾干燥工艺和冷风收料装置打破了僵局。

▲紫晶生物喜获金奖。

  另一款医用射线(防晒)喷雾瓶的研发同样充满挑战。为了获得稳定高活性、高纯度的SOD,团队筛选了上百种菌株,最终选育出一株高产菌种。“每毫升活性大于500U这个标准,我们是通过优化发酵工艺的每一个细节实现的。”贺旋介绍,“从培养基配比到溶解氧控制,每个环节都经过上百次试验。”

  在衡阳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的牵线下,紫晶生物与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的合作日益深入。目前,双方共建的湖南省皮肤修护研究工程中心,计划投入使用价值1000万元的研发设备。“每周三,湘雅的教授都会带着研究生来我们这里开展联合实验。”贺旋表示,“这种‘实验室—中试车间—生产线’的无缝对接,让研究成果的转化周期缩短了40%。”

  最近,这个产学研团队又有了新突破——他们研发的新型胶原蛋白纳米载体,能够将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率提升至普通产品的2.3倍。这项成果已申请专利,预计明年将推出新一代产品。


国企使命:应急保供稳价彰显担当


  早晨6点,湖南医药集团衡阳有限公司的冷链仓库已经忙碌起来。药品复核员正在核对准备出库的血液制品,“这批货要赶在上班前配送到8家医院。”他边说边检查温湿度自动监测仪,“2.3℃,完美!全程都在2—8℃的标准范围内。”

  这座占地近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仓储中心,处处体现着省属国有医药流通企业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冷库里,仓管员胡师傅正在盘点药品。“库房的不同位置都配备了温湿度自动监测终端,数据实时上传到监控中心。”他指着墙上的探头说,“一旦出现异常,几秒钟就会声光报警。”

▲湖南医药集团衡阳公司仓库一瞥。

  2024年5月,公司搬迁至综保区后,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这套符合GSP标准的仓储系统。“医药流通,安全重于泰山。”公司总经理罗敏在监控中心的大屏幕前说,“园区为我们单独配置的专用变压器,确保了冷链系统永不掉线。”

  今年4月,公司成功中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金额达219.6万元。项目负责人回忆起投标过程仍印象深刻:“团队连续两周加班,准备了上千页的应答文件,最终以完善的质量管控方案赢得了订单。”

  在应急保障方面,公司建立了一套快速响应机制。罗敏向记者展示了应急指挥中心的运作流程:“一旦启动应急预案,30分钟内可以组建应急小组,2小时内完成首批物资调配。”今年8月,常宁某医院急需抢救药品,公司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从接到求助到药品安全抵达医院,仅用时不到2小时,以极高的效率诠释了“生命至上、使命必达”的承诺。

▲湖南医药集团衡阳公司外景。

  保供稳价是国企的天然使命。采购部经理对去年底流感高发期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奥司他韦等药品市场紧缺,价格被炒高3倍。我们立即启动储备投放机制,以正常价格向合作医疗机构供应,确保临床用药充足。”

  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追溯体系。每盒药品都有专属的“身份证”,可以实现从入库到配送的全流程追踪。“去年我们共完成配送订单15.6万笔,准确率达到99.98%。”物流部负责人自豪地说,“这个数字在行业内是相当领先的。”


智能物流:益丰大药房效率大提升


  下午2点,正是益丰大药房衡阳配送中心最繁忙的时刻。在占地3.5万平方米的仓库内,数十台红色的AGV机器人沿着预定路线有序穿梭,托举着货架精准抵达每一个拣选工位。

  “这是我们最新投入使用的第四代AGV系统。”益丰大药房衡阳仓储负责人杨斌介绍,“与传统‘人找货’模式不同,现在实现了‘货到人’的智能化变革。”顺着他指引的方向,我们看到每个拣选工位都配备了电子标签系统和智能显示屏。拣选员只需根据提示操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人为差错。

▲AGV机器人沿着预定路线有序穿梭。

  在阴凉库区,系统工程师小陈正在调试新的拣选算法。“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商品之间的关联性。”他指着屏幕上的热力图解释道,“比如感冒药常与退热贴一起购买,我们把关联商品存储在相邻区域,使拣选路径缩短了18%。”

  杨斌给我们算了一笔效率账:“传统拣选模式每小时约处理240笔,而AGV系统可提升至300笔,效率提高25%。按每日工作12小时计算,相当于多完成了7200笔订单。”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系统的差错率可控制在万分之零点五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全省1100家门店的要货情况。调度组长指着不断更新的数据说:“系统会自动优化配送路线,确保每家门店在指定时间窗内收到货物。今天要完成358家门店的配送,预计发货量约8500件。”

  2022年12月疫情防控转段期间,这套智能物流系统经历了极限考验。“当时单日订单量暴增三倍。”杨斌回忆道,“我们启动了全负荷运转模式,从12月1日至13日,共发运各类药品90余万件,超过1.5亿盒,没有出现一起延误。”

▲益丰大药房的“天罗地网”物流系统。

  在中药库区,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2400平方米的库区内,摄像头实现24小时无死角监控,最新款的电子标签确保货位播报准确率100%。“这里每天处理3500笔拣货,存储量达1万件,但仅需8名员工就能高效运转。”中药库主管说,“我们的拣货效率比同行高出25%至35%。”

  最近,配送中心又在测试新的智能验货系统。通过机器视觉技术,系统能自动识别药品信息,验货速度提升40%。杨斌展望道:“我们目标是打造无人化仓库。未来三年内,自动化率将提升至85%以上。”

  【记者手记】 


产业生态的培育之道


  在衡阳综保区采访期间,一些场景令记者印象深刻:湖南医药集团衡阳有限公司的冷链仓库里,温度监测仪正实时记录着每一批药品的存储状态;不远处益丰大药房的物流中心里,AGV机器人正无声穿梭。

  生命健康产业的培育,需要的正是这种对细节的严谨把控与对技术的前瞻投入。衡阳并未满足于简单的企业集聚,而是着眼于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

  从紫晶生物与中南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到湖南医药集团的应急保供体系,再到益丰大药房的“天罗地网”物流系统,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政策引导在这里扮演了“催化剂”而非“指挥者”的角色。衡阳出台的降低物流成本三年行动方案,为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但企业自身的创新活力才是根本动力。

  衡阳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印证了一个道理:产业集聚不是简单的企业扎堆,而是创新要素的化学反应。只有当企业、人才、政策、服务形成有机互动,产业才能真正成气候、有活力。

  在这个中部地区的综保区内,我看到了产业升级的微观样本——它不是轰轰烈烈的颠覆式革命,而是静水深流的渐进式变革。或许,这正是经济韧性所在:在务实中创新,在服务中引导,让改变悄然发生,让成长根基牢固。

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邓小山  通讯员尹艾华  廖承雄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