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曾留名衡阳,衡阳亦有“吴石”。
两个“吴石”,藏着两段同样厚重的英雄故事。
前一个“吴石”,是《沉默的荣耀》主角——吴石将军,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后一个“吴石”,代指衡阳“一门四忠烈”——段沄、段复、段徽楷和谢小球四人,他们是吴石将军的后继者,传承了英雄的遗志。
10月30日,记者走访核实,吴石将军曾出席著名的南岳军事会议,其名载入会议史料;此外,他的个人命运还与衡阳“一门四忠烈”紧密交织。
吴石至少两次来过南岳    

▲何公馆里“出席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的提案人名单”。
“在何公馆,我们发现了吴石将军的名字!”日前,有读者致电衡阳晚报记者。
记者来到南岳何公馆,在宣传展板上发现两处写有“吴石”名字的记录:一处记录在“出席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的提案人名单”上,一处记录在“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出席人员名册”上。由此可以确定,吴石将军至少来过南岳两次。
南岳军事会议,是抗战期间召开的著名军事会议,参会者包括当时核心将领和政要。其中尤以1938年11月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最为有名,会议中的两大决定,也对吴石将军人生轨迹产生了影响。
第一个决定是,调整了战区辖区。会议决定设桂林、天水两个行营,由吴石出任桂林行营参谋处处长,负责南方战场情报与作战协调。自此,他开始参与更高级别的战略参谋事务,在军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
第二个决定是,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有资料显示,吴石将军非常重视游击战术:1938年,他在武汉会战期间主持“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专门邀请周恩来、叶剑英来讲授游击战争战术,这体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战争理论的认同。“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的创办,增加了吴石与中国共产党的接触,对其后期思想转化起到积极影响。
采访中,何公馆内,不少游客驻足在“吴石”将军的名字前,轻声交谈,字句里充满仰慕。我们循着这份敬意,想在馆内寻得更多关于将军的痕迹。可遗憾的是,除了那两处名字,再无半点记载。
没人知晓他曾在此间说过怎样的话,唯有青山记得——他曾无声而来,又无声而去。

▲游客在南岳何公馆参观。
“一门四忠烈”继承吴石遗志    

▲衡南归园如今是湖南省国家安全教育基地。
在衡南县的归园,长眠着段沄、段复、段徽楷、谢小球四位隐蔽战线革命先烈。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四位先烈与吴石将军有着紧密的命运交织。
四位烈士都是衡南人,其中段沄、段复是亲兄弟,段徽楷是二人堂兄弟,谢小球则是他们的妹夫,后人尊称他们为“一门四忠烈”。
1950年台湾白色恐怖弥漫。6月,吴石及情报小组另外三位成员英勇就义,一大批隐蔽战线工作者被杀害,台湾地下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也正是这一年,党组织着手派遣段徽楷、谢小球潜入台湾开展隐蔽工作。
不难想到,党组织此时派二人赴台,是将他们视作“吴石”的后继者;也不难想象,当年他们是怀着何等视死如归的决心,踏上去往台湾的征途。
据公开资料查证,1951年3月,段徽楷和谢小球经香港潜入台湾,直至1952年8月先后被捕,二人在台湾过了近一年半“刀尖舔血”的日子,其间成功策反了时任国民党中将的段沄与少将段复,为党续接了宝贵的情报工作。
1952年8月,段徽楷身份暴露,被台湾执政当局逮捕。随后,谢小球、段复、段沄牵连入狱,四人在严刑拷打面前死守秘密。1954年2月3日,四人慷慨就义。
吴石和“一门四忠烈”的相继牺牲,共同构成了上世纪50年代台湾隐蔽战线最为悲壮的篇章。
隐蔽战线的英雄群像    

▲英雄虽逝,精神长存。
近日,随着《沉默的荣耀》热播,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无名英雄广场上,吴石与三位同伴的雕塑前,摆满了寄托哀思的鲜花。
广场两侧的花岗岩壁上,镌刻着846位在台牺牲烈士的姓名。这些姓名以阴文素镌,若隐若现,呼应着隐蔽战线的特殊性质,也象征烈士的淡泊名利。
不少游客在吴石名前驻足,也有人寻见段沄、段复、段徽楷、谢小球的名字,目光轻落处,满是敬仰。
十月的北京,寒意微沁,和煦的阳光洒在广场巨幅景观墙上,照亮了黑白曲线绘制的台湾海峡,毛泽东的题诗在“海峡”上熠熠生辉:“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千里之外,衡南县归园里,谢小球烈士的儿子谢培建,向记者展示珍藏着父亲的绝笔诗:“玉雪纷飞六月春,覆盆谁复问假真。一寸丹心血牛斗,元首应知报国人”。
谢培建对记者说:“‘归园’之名,意指‘妻盼夫归、子盼父归、家盼人归、国盼民归’。而归园的方向,永远朝着台湾海峡。”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
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
全媒体记者 文/王翟 图/彭斌 罗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