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企业开办 / 开办企业便利度(环节、时间) / 新闻动态 /

以公平竞争环境支撑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发布时间: 2023-09-17
来源: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民营经济发展28条)紧扣企业关心的难点问题,在衡阳企业界引起热烈反响,为我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提供了非常及时、非常解渴的政策支撑。市市场监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着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企业发展“撑腰壮胆”。

  一、竞争是否公平是影响民营企业信心的重要因素

我市现有经营主体58.28万户,民营主体占比达90%以上。一些民营企业家担心市场公平竞争得不到保障,对企业发展信心不足。担心市场准入门槛。我市商事制度改革比较彻底,市场准入基本实现了清单之外无门槛,但是在政策执行中也存在“一刀切”现象。担心行业垄断乱象。我市相关部门对行业组织的监管存在不足,行业自律还不够到位。担心不正当竞争行为。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商标、专利侵权假冒,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不但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引起了合法生产经营者的担忧。

  二、坚持问题导向,消除竞争障碍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消除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障碍。打通市场准入的堵点。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非禁即入”原则普遍落实。为尊重地方饮食风俗,促进大众投资创业,市市场监管局及时出台《衡阳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目录2023版》,允许城区符合条件的豆制品小作坊和县市区符合条件的米粉生产加工小作坊申请办证,放开水果、坚果制品,炒货食品等低风险品种。破解行业垄断的难点。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发挥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的平台枢纽作用,压实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对全市各级各部门近3年出台的20909份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对涉及市场经济活动的2374份文件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清理383份,废止13份。建立公平竞争第三方评估机制,成立反垄断专家库,抽取2017年以来的存量文件260份,废止16件,修订19件。消除不正当竞争的痛点。全面加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通过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打击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查处典型案件15起,对辖区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是否存在“二选一”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筛查,行政指导、约谈商家9次。积极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创建市级商业秘密保护企业8家。

  三、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监管效能

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法治经济,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要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进一步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公正执法维护公平竞争。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作为市场监管的基本方式,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指引,促进检查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推进“一业一查”,实现“进一家门查多项事”。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智慧化平台建设,与企业赋“码”保护平台对接,对企业“无事不扰”。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坚持少罚慎罚,对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设立包容监管期。以信用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发挥信用监管的基础作用,全面归集执法检查信息,将违法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实行联合惩戒。将企业信用等级分级分类,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按照信用等级确定检查频次,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对违法失信企业酌情提高检查频次,通过信用分类、差异化监管,引导企业讲信用、守底线,培育创建一批诚信示范企业,发挥典型标杆作用。以长效机制保障公平竞争。坚持抓源头,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切实防范和破除市场准入的隐性壁垒;坚持抓重点,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整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二选一”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形成“以网管网”新格局;坚持抓盲区,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对网约车市场、月子中心、电竞酒店、剧本杀等领域开展执法,打击市场乱象,确保公平竞争无盲区、无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