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国家总局和省局的工作部署,坚持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担当与使命,围绕“三抓三聚”,积极履行职责、聚焦民生热点、精准施策施治,深入推进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取得新突破,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实践。
一、抓执法监管,聚焦民生热点
全系统围绕消费扶贫、复工复产复学等群众关心、市场主体关切的热点焦点问题,不断加强公平竞争、诚实守信、规范有序市场营商环境等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一是疫情时期治乱象。重点打击各类夸大虚构药品、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功效、质量等行为,检查相关市场主体2126家(次),查办案件356起,为全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关注民生查热点。针对消费者投诉举报和舆情关注的热点问题,严查“山寨”产品市场混淆、“傍名牌”、“刷单炒信”等违法行为。其中,执法支队网监大队查办了蒸湘区爱卓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混淆案,雁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办李氏紫竹林网络刷单炒信案,衡南县局也查办一起相关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赢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三是整治行业打虚假。开展保健品市场乱象整治“护老行动”“护苗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10余个,检查汽车、建材、家具、农资等专业市场238家次,对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烟草等16家公用企业进行行政指导或告诫,重点查处针对老年人的广告欺骗行为,端掉保健品非法销售窝点22个,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四是专项执法显权威。开展集中清理整治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8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69台次,对全市涉嫌冒牌知名医院名称进行分类甄别、摸底排查,及时整改6家涉嫌冒用知名医院。开展整治借庆祝建党100周年名义从事商业谋利活动的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89人,逐户排查走访企业130余户。开展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77次,检查农贸市场2个,检查商超2个,检查生产经营主体202户。督促各县市区局对辖区是否存在以“长江野生鱼”、“野生江鲜”等为噱头的宣传营销行为进行专项巡查。开展 2021 年新高考考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对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涉招涉考网站等虚假宣传违法行为多发易发区域的检查力度,出动执法人员86人次,约谈培训机构13家。
二、抓日常宣传,聚力舆论引导
全系统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层面、多角度宣传普及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推动竞争法律实施走向深入。集中引导特殊群体。在市二七二厂、钢管厂等中老年人较多的厂矿社区设立宣传栏115块,派发宣传资料1.1万余份,张贴公告3000多张,对会议营销违法行为加大曝光力度,极大提升老年、病弱群体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全市“保健”市场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相关举报大幅降低。集中加强法律培训。编订培训资料,邀请专家对全市系统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开班授课集中“充电”,培训系统负责同志、骨干人员226人(次),通过学业务、找差距、练内功、强本领,提高队伍的综合执法素质。集中宣传法规政策。在车站、码头、机场、政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和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农村集市等场所悬挂宣传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设立咨询台184场(次),接受现场咨询617人(次),派发资料1.6万余份。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期间,开展反不正当竞争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广场、进市场、进窗口“五进”行动,将反不正当竞争宣传工作有机植入报纸媒体、投诉热线、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不拘形式宣传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抓机制建设,聚合基础保障
一是用足督查考核机制。将反不正当竞争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督查和年底绩效考核范围,全面衡量整体打分。二是用强执法办案机制。严格程序建章立制,制定了《案件线索管理办法》等十多项执法制度规定。三是用准行刑衔接机制。对达到追诉标准的不正当竞争等案件严格按照标准移送司法机关。四是用活部门协作机制。协作联动相关部门形成监管合力,重点会商解决行业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五是用好宣传联动机制。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系列宣传,及时发布工作信息,动态展示成效进展,突出宣传先进典型,适时向社会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六是用顺问题反馈机制。着眼优化营商环境,邀请全市公用企业、汽车4S店、通讯行业、房地产企业、培训机构等多个行业237家龙头企业代表座谈会,倾听企业呼声和建议,及时指出企业存在的不正当竞争风险,帮助企业走出疫情困境引导自律规范。
近年来,我局虽然做了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省、市、县三级机构设置未完全统一对应而衔接不畅,部分县市区局职责边界不清,普遍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人员配置不足、业务素质不高、基层干劲不足疲劳厌战等问题。同时,机构改革后工作任务也大幅增加,要求高、压力大。下阶段,我们将主动顺应新形势、新体制和新要求,努力推动我市反不正当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重视队伍建设、全面压实责任。从解放思想懈怠、能力不足等方面着手,通过培训、督查、考核等方式,提升队伍干部素质,强化责任与担当,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队伍。
二是做好监管主业、维护良好秩序。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强监管执法,拓宽宣传层面,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竞争执法水平。同时,集中力量聚焦仿冒混淆、商业贿赂以及利用技术手段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力争查处一批影响竞争秩序、侵害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件。
三是服务区域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关注疫情防控市场主体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围绕高质量发展,将竞争执法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为衡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积极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不断推动现代化新衡阳建设走实、走深、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