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2016年1-3月份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4-25

 

 

20161-3月份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企业运行情况总体稳重有升。但在国内外市场继续偏紧、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环境下,我市工业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规上工业增长平稳。1-3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当月6.5%,累计6.5%,均比2月上涨0.2个百分点,累计增长速度居全省第五位,与上个月持平。

2、主导行业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全市38个行业大类,24个为正增长,且全部为传统行业。八个主导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四个行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18%17.2%15%8.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四个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2.4%1.7%-7.2%-10.3%。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10%,合计贡献率为47.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3个百分点。

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1-3月,全市规模工业统计产品中,有113个比去年同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面为63.5%14种主要产品发展参差不齐,7种保持正增长,分别是饲料26.16万吨,增长6.1%;饮料酒3.79万千升,增长7.0%;水泥181.49万吨,增长3.5%;十种有色金属23.9万吨,增长7.7%;变压器2464.03万千伏安,增长6.6%;电力电缆23.81万千米,增长19.2%7种累计产量比同期降低,分别是原盐44.59万吨,增长-1.2%;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1.35万吨,增长-58.2%;中成药0.17万吨,增长-1.1%;钢材24.09万吨,增长-6.4%;无缝钢管23.9万吨,增长-6.5%;白银6.51万千克,增长-27.4%;泵2.83万台,增长-4.4%;矿山专用设备0.27万吨,增长-49.1%

4、主要支撑指标增长排名一前一后根据现行评估办法,工业支撑指标主要为工业用电量和工业企业实缴增值税情况。工业用电量增速排位靠前。3月工业用电量当月增速-4.6%,累计增速-5.1%,降幅分别比上个月收窄了10.90.3个百分点,累计用电量增速居全省第四位,比2月前进一位。工业企业实缴增值税增速排位靠后,排13位。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1、重点企业生产不景气。1-3月我市60个重点工业企业中有30个累计产值呈现负增长,24个企业累计产值增速低于上月,这30个企业合计产值占全市的21.3%,合计产值增速-9.3%,拉低全市增速2.2个百分点。这些企业均是各县市区产值较大的企业。

2、工业产品利润率持续下降。从重点企业反馈情况来看,虽然企业总产值持续上涨,但利润率却呈下降趋势。特变电工1-3月份净利润8774.02万元,同比下降1.12%;裕华化工净利润300万元,同比下降3%。且由于应收货款和三角债总额不断增加,企业资金链压力较大。

3、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乏力。从我市园区规模工业平台增加值增速来看,1-3月当月增速6.6%,累计增速7.3%,分别比1-2月下降了52.3个百分点。

4、规下工业企业增速拉低全部工业整体增速。1-3月,我市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5%,拉低整体工业增速约1.1个百分点。

5、出口增速回落。受税收和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一些订单主要来源于出口的企业一季度生产不理想,1-3月全市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当月增速为-24.1%,累计增速为16.6%,比上个月降低了15.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降低了0.2个百分点。

三、相关建议

    1、加强运行调度。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分析研究,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加强运行监测预测,坚持按季度调度分析。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协调解决企业经营中融资、用地、用工、用电和发展环境等矛盾和问题。实行“一企一策”和“一企多策”,实现企稳回升。

    2、做好工业转型文章。从三方面入手做好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园区转型。建好要素支撑、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促进、市场开拓、综合服务、物流“五大平台”,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打造园区升级版。二是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千方百计力促衡泰高端数控机床、衡山佳城汽车零部件、金裕化工功能膜、常宁沿江锌业氧化锌回收利用等重点工业项目尽早竣工投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三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建衡实业、镭目科技、华意机械等300户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成长壮大为骨干企业,为我市工业经济带来新活力。

3、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在项目推进上下功夫。紧盯时间节点,倒排任务工期,逐一夯实责任,明确工程进度和要求,确保工业项目开工率100%。二是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继续坚持市级领导联点、现场办公、市县协调联动的制度,整合资源,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在项目储备上下功夫。以“十三五”规划为蓝图,按照“补短板、增后劲、促均衡、上水平”的要求,精心编制,包装大项目、好项目,主动加强汇报衔接,争取国省专项补助资金,用实际行动支持企业发展。

 

 

                            201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