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18-11-30
一、来势好、劲头足令人鼓舞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落实李克强总理来衡考察指示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大兴产业项目建设,全市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向上的趋势稳。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9.89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环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超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是近3年来同期最快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3个、0.1个、0.1个、3.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
(二)争先的势头好。主要指标在省内进位争先的态势不断巩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上半年的全省第5上升到第1,时隔27个季度重回全省榜首,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分别为第1、第3、第4,分别比上半年提升1位、3位、1位。
(三)发展的支撑强。从供给侧看,第三产业增速已连续18个季度领跑三大产业,三产占比创下54.1%的历史新高,其中,以公共管理服务、文体娱乐、居民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行业为代表的其他服务业增速达到15.8%,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压舱石。服务业企业效益大幅增长,1-8月,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1.1%、74.5%。从需求侧看,投资的亮点进一步凸显。受益于产业项目建设大提速,1-9月,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49.6%、127.8%,同比提升35.3个、99.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井喷势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4.3%,高出全省水平20.4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前三季度,单列省“五个一百”计划的9个重大产业项目、5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7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分别为61%、81%、67%;全市重点项目开工496个,开工率92.9%,完成投资749.39亿元,同比净增92.32亿元;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开工87个,完成投资226.88亿元,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为82.1%、 64.7%。
(四)关联指标的匹配高。与经济指标相关联的实物量指标增势稳健。用电,1-9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6%,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10.1%,增速同比分别提高9.7个、14.5个百分点。用气,全市天然气消费量增长31.7%,增速高出全省水平2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气量增长43%。邮电,受益于电信降费提速等因素,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大增146.6%,其中,电信行业业务总量增长171.9%。税收,1-9月,全市税收增长18.1%,其中,工业税收、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32%、37.2%,服务业税收增长14.6%。
二、新问题、新矛盾值得关注
尽管当前,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势头令人欣喜,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新苗头,需要引起新的重视。
一是稳投资压力增大。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增速较上半年下降2.2个百分点,排名滑落至全省第8。受压减政府投资、规范PPP项目等因素影响,基建投资、国有投资分别下降28%、25%,由平台公司承担的新建项目均未开工,与工业投资、民间投资高歌猛进的态势形成较大反差。项目资金保障偏紧,部分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用于借新还旧、置换短期债务,而未投入到项目投资中,1-9月,全市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增长23.3%,但实质性进入投资领域的国内贷款负增长44.8%,应付工程款同比上涨20.3%。
二是地产发展渐露疲态。从地产业本身看,供给端出现转折信号,尽管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仍保持54.5%的较快增速,但土地供应已从“地王频出”迅速滑向“底价流拍”,城区地价780万/亩与180万/亩并存,可能对房地产市场稳定、土地融资、平台转型和投资接续形成不利影响;消费端量价继续背离,1-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仅增长0.1%的情况下,房地产销售额增速达到27.4%,显示出购房需求明显降温。从金融角度看,前期房价较快上涨对居民财务状况、消费能力形成一定透支,1-9月,主要用于房贷的住户新增中长期贷款增长32.2%,而主要用于消费支出的住户新增短期贷款同比下降46.3%,除了反映出前期国家严查消费贷、信用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效果显著外,也表明居民消费预期明显下降。
三是外贸形势不容乐观。由于中美贸易摩擦预期提前释放、部分外贸大户业绩骤降、人民币汇率先贬后升等因素影响,全市外贸延续低迷走势,1-9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91.69亿、同比下降2.6%,增速同比下降80.6个百分点,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下降17.3%,降幅较上半年扩大3.4个百分点。考虑到美国第二批加征中国货物关税、拉拢欧日加墨等国签订含有“毒丸条款”的多边贸易协定等后续手段,预计全年外贸下行的趋势难有大幅改观。
三、新形势、新挑战应当重视
当前,宏观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形势的走向存在分歧,经济层面的新信号、新挑战不断涌现,但政策取向的掣肘不断增多,总体上看,有三组博弈关系正处于相持阶段。
一是中美经贸摩擦的大国博弈处于相持阶段。特朗普政府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以来,中美双方分别立足于维护贸易自由和构建贸易壁垒的不同立场,在调整关税税率、汇市债市、外商投资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多回合的“攻防战”,美国先后两批次加征中国货物关税、限制和制裁中国企业、威胁退出WTO、大搞美欧日、美加墨等联合贸易体并植入“毒丸条款”,并辅之以持续加息、国内大规模减税等手段,我国被迫反击实行对等加征美国货物关税、扩大出口退税和下调进口关税、诉诸WTO裁决,并辅之以降准等手段,同时,正在酝酿实施系列减税政策。从目前态势看,中美经贸摩擦既有针锋相对的试探,也有短兵相接的交锋,还有时断时续的谈判接触,美方缩小美中贸易逆差的意图不仅未能得逞,相反还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中美贸易顺差同比增长15.2%,9月当月顺差更是创下341.3亿美元的新高。
二是“六稳”政策与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博弈处于相持阶段。为应对“稳中有变”的经济形势,三季度以来,中央对经济工作作出了“六稳”的工作部署,先后出台了促进就业、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提速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放开外商投资限制、个税起征点调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中美经贸摩擦逐步升级、实体经济发展承压明显、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六稳”政策发挥效力需要一个过程,宏观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前三季度全国经济增长6.7%,增速较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增速已降至6.5%,为9年半以来单季度最慢增速。一些细项经济指标也透露出微妙信号,汇市股市波动明显增强,9月份制造业PMI指数降至50.8%(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10月份降至50.2%(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部分消费领域明显“降温”,前三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7%,乘用车销量连续三月大降,9月份全国41城商品房销量负增长6%。同时,涨价预期增强,成品油价格年内累计13次上调,煤炭均价同比涨幅达10.90%,猪肉价格较年内最低值反弹30%以上。
三是债务去杠杆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预期博弈处于相持阶段。去年以来,围绕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供给侧去杠杆等重大导向,中央重拳频出,着力实施了压减政府投资、规范PPP项目、金融市场整肃、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收紧棚改货币化安置审批、收缩个人住房信贷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债务杠杆扩张得到有效遏制。但受此影响,国有投资、基建投资出现骤降,部分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客观上增大了稳定经济增长、扩大有效投资的难度。因此,为配合“六稳”政策落地,三季度以来,国家在一些政策领域进行了预调微调,财政政策更加积极,8-9月全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量远超前7个月总和;货币政策由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转为“合理充裕”,9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人民币新增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出现集体反弹;年内第四次降准释放7500亿增量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由“一刀切”转为差异化实施,等等,这些政策调整都在债务去杠杆的主基调下,释放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
下阶段,要在稳中有变的宏观形势中,看到变中有机,变中有利,从相持的博弈形势中及时捕捉重大机遇和政策信号,为全市经济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四、抢收官、抢冲刺需要发力
四季度,全市上下应对照年度目标任务,着力落实好“六稳”工作部署,进一步巩固领先指标,发力赶超后进指标,确保各项年度工作圆满收官。
一是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继续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运行重点项目问题解决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调度督办,抓住四季度工程施工的黄金时期,重点督促国省投资、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和城建补短板项目抓紧建设,着力扭转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下滑的态势。坚持防风险与稳投资两手抓,统筹谋划好2019年全市重点工程计划、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清单,积极做好2019年度国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准备工作,为来年项目投资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振兴。贯彻落实好李克强总理来衡考察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领头雁,以优良的基础设施硬件和营商环境软件吸引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合理有序向我市转移。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有条件的产业项目年底前竣工投产,形成实体经济新增长点。突出落实好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切实减轻实体经济成本负担,使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三是进一步推动消费扩容升级。落实好国家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政策要求,发挥消费对供给的引领作用,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和服务升级方向,加快培育消费新热点、新模式,积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合理引导居民消费预期,避免消费降级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