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金科 发布时间:2017-12-20
衡阳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认真编制了社会信用体系“十三五”规划,科学完善了组织领导机构和信用信息管理工作机制,合理搭建了“信用衡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出台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实施方案。实现了信用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衡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项目始建于2016年,上线信用衡阳门户网站、公共信用数据库、信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双公示应用系统、认证用户查询客户端系统、用户管理系统、信用衡阳微信公众号、失信黑名单系统等,归集市级成员单位的信用数据,实现与信用湖南的数据对接,初步构建了衡阳市社会信用体系支撑技术架构。
截至2017年8月,平台归集信用数据135类1984项,总数据量536万条,其中信用数据量498万条、双公示数据量38万条,信用衡阳网日均访问量1.2万余人次。上报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数据量498万条、双公示数据量38万条,接收省下发信用数据4.4万条。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发布的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一年监测期间,全国261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排名中,我市以81.19的信用指数位居全国第32名,在全省地级市中分值第一。
二、主要做法
一是科学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 建立了以廖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章彰常务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彭丽堂、市发改委主任雷高飞、市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行长杜文为副组长,四十多家市直单位和县(市)区人民政府为成员的衡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积极组建衡阳市信用信息管理中心,落实编制7人。为信用信息采集、归集、推送共享和推进信用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的运行机制。“信用衡阳”网平台建设设有2名技术人员进行维护整理和及时更新。市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平台维护管理预算经费。较好地保障了“信用衡阳”网的准确运行。
二是认真编制“十三五”规划。以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制度建设、平台建设、行业信用、中介培育和公务员信息系统建设为支撑,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为目的,全面推动衡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认真编制社会信用体系“十三五”规划,出台了《衡阳市“十三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衡发改规划[2016]30号文件。
三是强化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合理搭建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打牢系统基础。初步建成“一网三库一平台”系统架构,实现系统建设全覆盖。二是攻关重点技术。在信息归集、数据质量控制、应用服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关键技术,设置数据处理规则,全面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信息归集质量。三是条块联动共享。2016年10月起建立“信用衡阳”网。截至2017年10月我市(含县市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经收录信用信息数据:4992397条,双公示数据:400100条.“双公示”工作进展顺利,80%的单位实现了及时更新、按时报送。公共信用信息增量明显,增幅较大。基本做到“全覆盖、零遗漏”。
四是积极拓展奖惩机制落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文件实施后,逐步制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红黑名单”联动奖惩、行业分类监管、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失信惩戒等制度性文件,衡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台《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现已转发国、省两级在海关、环保、税务、交通、质监、财政、食药监、统计、安监、共青团市委等十大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下制度基础,切实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
三、下步打算
一是启动平台第二期建设。我市公共信息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市政府已经批复,要尽快按程序加紧启动建设。
二是要加快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实施,真正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