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两型”村庄建设标准(试行)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06-02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内由村民经过长时间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或由小组组成的自然村,一般受行政村村委会和村支部管理和领导的村民集中生活区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应于本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3428号)。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

《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发[2006]29号)。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07年国务院印发)。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环发[2007]195号)。

《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 19379-2003)。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

《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试行)》(HJ555-2010)。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9号)。

《农产品安全质量》(GB 18406-2001)。

《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系列标准》(NY/T5001-2001)。

《湖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条例》(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3号)。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见(湘发[2006]14号)。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长政办发[2010]6号)

3 定义和术语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两型”村庄

“两型”村庄指村民的生产、生活、消费中始终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要求,倡导生态农业和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以人居环境改善为核心,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健全民生基础设施,以人居民生安全、消费环保低碳、村容整洁美观、村风文明高尚、生产科学环保、家庭和谐美满为主要目标,生产、生活、生态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村。

3.2 节水改造与灌水技术应用

根据发改委与水利部、建设部和农业部共同组织制定的《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节水改造是指应用渠道防渗、发展管道输水、发展灌区量测水、发展输水建筑物老化防治等技术以降低农业用水输配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

田间灌水技术指通过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大力推广喷灌管灌微灌技术、浇灌渠道硬化、缺水地区大力发展各种非充分灌溉技术、鼓励应用精准控制灌溉技术等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程度。

3.3 土地流转集约经营

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是为了改善不利于农机化作业的责任田小块经营而通过流转、承包等方式将土地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进行集中作业,对承租的土地全面谋划,科学种植,从而达到节约成本、降低费用、提高效率的效果。

3.4科学布局

科学布局是指根据有关土地规划政策对村庄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建设,积极推动住房向居住区集中,明确划分居住区与复垦区,引导农民向居住区集聚。

3.5农村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是依法在农村地区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目的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6畜禽养殖三区划分

科学规划禽养殖区即调整村内畜禽养殖业布局,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对禁养区和限养区实施畜禽污染物分区治理。           

禁养区标准为畜禽养殖禁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养殖畜禽;禁养区范围内的已建成的畜禽养殖,由市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搬迁或关闭。

限养区的标准为畜禽养殖限养区是指禁养区和非禁养区过渡区域,是对禁养区的保护,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限养区内现有的畜禽养殖场应限期治理,污染物处理达到排放要求;无法完成限期治理的,应搬迁或关闭

3.7 村容整洁

指村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齐全、生态环境良好,村内无残墙断壁、破旧危房,无露天厕所、裸露粪池等现象,是衡量农村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是否良好的指标。

3.8安全饮用水

指的是一个人终身饮用,也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的饮用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所谓终身饮用是按人均寿命70岁为基数,以每天每人2升饮水计算。

3.9 组级公路硬化

指组内主要道路是否实现硬化,包括水泥硬化、柏油硬化、渣土硬化等多种形式。

3.10清洁节能路灯设施

指采用清洁能源发电提供的电力,利用声控等技术为手段而建设成的路灯设施。

3.11环保宣传

指坚持开展节能、节水、节材等宣传、体验活动;停止砍柴烧柴,控制用煤,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控制使用塑料袋,抵制过度包装产品;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减轻人情负担,树立健康向上的村庄风气。

3.12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村庄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

3.13“四提倡”“刹三风”“树三德”

“四提倡”指的是提倡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喜事新办和丧事简办;“刹三风”指的是刹赌博风、大操大办风、封建迷信风;“树三德”指的是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

3.14文化娱乐活动

指农村居民劳作之余进行的看电影、电视、棋牌娱乐、看书阅报等活动方式,是衡量农村居民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的指标。

3.15幸福感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及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和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及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所量化的是人们的主观心理体验,这种体验会强烈地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本规定可以从收入、家庭、交通、健康、环境是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变量来衡量,该指标值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取得。

3.16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之和占自然村农业总面积的百分比。

1 有生物、物理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措施;

2 主要农产品农药检出率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3 有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或有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绿色或有机农产品。单纯的工业村、林业村、旅游村和其它没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村不考核此部分。

3.17 秸秆综合利用

 指秸秆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用作燃料、秸秆气化、建材加工、食用菌生产、编织等。

3.18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用作肥料、培养料、生产回收能源(包括沼气)等。

3.19 村庄“三改”

指对村庄厨房、厕所、圈舍进行改造,达到环保美观实用的要求。

改圈的标准为首先由放养改为圈养,圈舍要与沼气池相连,水泥地面,混凝土预制板或木瓦结构圈顶。

改厕的标准为厕所与圈舍一体建设,与沼气池相连,厕所内要安装蹲便器。

改厨的标准为厨房内的沼气灶具、沼气调控净化器、输气管道等安装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厨房内炉灶、厨柜、水池等布局要合理,室内灶台砖垒,台面贴瓷砖,地面要硬化。

3.20户用卫生厕所

厕所有墙、有顶,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具有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卫生厕所称无害化卫生厕所。

3.21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

有固定的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箱、池、桶,生活垃圾定期清运并送镇级、乡级、区县级垃圾处理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有卫生责任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全村人生活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河流清理等日常工作。

3.22土壤养分、重金属、农残检测

土壤养分检测指的是对具有菜地、果园、稻田、大地代表性的农业土壤点位的有效磷、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等养分含量进行检测,来分析区域土壤养分状况,以指导科学施肥。

土壤重金属检测指的是对具有菜地、果园、稻田、大地代表性的农业土壤点位进行汞、砷、铅、镉、铬五项重金属指标检测分析,来掌握区域面源污染控制区的重金属含量。

土壤农残检测指的是对具有菜地、果园、稻田、大地代表性的2农业土壤点位进行敌敌畏、乐果、辛硫磷、对硫磷四项农药有机物的检测分析,来了解农药使用对土壤带来的影响。

3.23家庭信息化

指建设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电话为主要接入和发布方式、以电视和电台以及平面媒体等多种介质为展现形式的、复合的多媒体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是衡量农村家庭信息化设备发展情况的指标。

3.24文化中心户

能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知识传播、信息交流、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民情收集、文化娱乐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户,可以设立像以民间社火活动为主的“传统文化中心户”,以书法、绘画、剪纸为主的“书画中心户”,以舞蹈、小品、快板为主的“文化娱乐中心户”,以太极扇、健身操为主的“体育活动中心户”等。

3.25 民生设施

指确保居民生活方便舒适,丰富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图书馆、文体娱乐设施、卫生医疗设施、便民服务超市、电话、有线电视现代信息设施、供电设施等,反映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和生活质量,具体考核指标如下农家书屋个数1/聚居点,文体活动室个数1/聚居点,医疗保健室个数1/聚居点,便民超市个数1/聚居点,儿童游乐设施1/村庄。

3.2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面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农民健康问题的重大举措。

3.2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

4 指标体系

“两型”村庄指标体系框架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等三个标准分体系。

其中资源节约标准分体系包括资源利用、资源保护和能源消耗标准子体系;环境友好标准分体系包括生态环境、民生环境和污染控制三个标准子体系;社会和谐包括生活状态、民生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标准子体系;经济发展标准分体系包括经济结构标准子体系。

如图1所示。

 

 

4.1 定性指标

“两型”村庄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在村庄的生产、生活、消费中始终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思想,最终形成一种以生态农业、低碳消费为主要经济发展模式,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改善环境为最终生活目标的村庄。

村庄是人类聚落发展过程中的低级形式,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源,“两型”村庄的建设就是要求将新兴现代科技元素渗入村庄的生产生活中,如引进生产生态农业、扩大农业信息传播等,使得远离城市的村庄也保持着与时俱进、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同时又要求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观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消费过程中,如增加村民环保意识、发展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增强民生设施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使村庄的发展也维系着科学、可持续的特色。

设资源节约定性指标3个,环境友好定性指标4个,社会和谐定性指标2个,具体定性指标见表1

1 “两型”村庄建设定性指标内容表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考核依据

衡量标准

备注

资源节约

1.节约用水

支干渠道进行节水改造

达到两项(含)以上为合格

喷灌滴灌技术推广应用

供水入户提倡一水多用

2.节约用地

土地整治(整理、开发、复垦)

达到两项(含)以上为合格

村庄科学布局

3.节约用电

家用电器绿色节能

达到为合格

环境友好

4.面源污染控制

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达到两项(含)以上为合格

指导农民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畜禽养殖三区划分

5.村容整洁

无“脏乱臭”现象

达到两项(含)以上为合格

组级道路全部硬化

农户庭院绿化率高

6.民生环境

无假冒伪劣产品

达到三项(含)以上为合格

生产、销售各环节严控食品安全

安全饮用水入户

节能路灯设施建设

7.环保宣传

印发宣传手册,有宣传栏、标语等设施

达到为合格

社会和谐

8.乡风文明

“四提倡”、“树三德”、“刹三风”*

达到两项(含)以上为合格

创建“两型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活动

课堂、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渲染文明之风

9.人文关怀*

文化娱乐活动丰富

全部达到

为合格

幸福感较强

注:加*号的为原创指标。

测土配方是根据仪器测量检测土壤所需矿物质从而因需施肥。

②“四提倡”(提倡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喜事新办和丧事简办)、“刹三风”(刹赌博风、大操大办风、封建迷信风)、“树三德”(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

 

4.2定量指标

资源、环境和社会是“两型”村庄建设的核心要素,缺一不可。基于此,设立资源节约定量指标3个,环境友好定量指标5个,社会和谐定量指标4个,其中核心指标7个。

具体定量指标见表2

2 “两型”村庄建设定量指标数据表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标准值

说明

资源节约

资源利用

1.农业资源综合利用

 

 

约束性指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5%

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95%

林业资源综合利用率

70%

2.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率*

50%

资源消耗

3.沼气池、太阳能普及率

60%

环境友好

民生环境

4.“三改”覆盖率

95%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70%

参考性指标

5.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

90%

污染控制

6.土壤养分、重金属、农药残留合格率*

90%

约束性指标

7.农业废物回收

 

参考性指标

农膜回收利用率

65%

农药瓶、化肥内包装回收率

95%

8.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总产值占比

30%

约束性指标

社会和谐

民生建设

9.民生设施覆盖

1个组合

参考性指标

10.社会保障覆盖*

 

约束性指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11.有线电视入户率

50%

参考性指标

文化建设

12.文化中心户*

1/

注:加*号的为原创指标,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对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而参考性指标是指用来参考但不属于政府文件中的要求。

①土壤养分、重金属、农残含量均可用仪器快速检测,操作简便。

②农家书屋个数≥1/聚居点,文体活动室个数≥1/聚居点,医疗保健室个数≥1/聚居点,便民超市个数≥1/聚居点,儿童游乐设施≥1/村庄。

5、指标计算方法

5.1农业能源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秸秆产生总量×100%

5.2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量/产生总量×100%

5.3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率

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率=全村土地流转集约经营面积/全村土地总面积×100%

5.4沼气池、太阳能普及率

沼气池、太阳能普及率=村域内使用沼气或者太阳能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

5.5“三改”覆盖率

“三改”覆盖率=“三改”村民户数/村民人口总数×100%

5.6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

1) 有固定的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箱、池);

2) 定期清运并送乡镇或区县垃圾处理场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3) 有卫生责任制度,有专人负责全村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

扫、河道清理等日常保洁工作。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并得到及时清运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

5.7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卫生厕所应保证通风、清洁、无污染,包括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栅格化粪池厕所、沼气厕所等多种类型。各地可根据改水改厕要求,选择适宜类型;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全村总户数×100%

5.8农业废物回收率

指回收农用薄膜、农药瓶、化肥袋回收量占使用薄膜量、农药瓶、化肥内袋量的百分比。

农用薄膜回收率=农用薄膜回收量/农用薄膜使用量×100%

农药瓶回收率=农药瓶回收量/农药瓶使用量×100%

化肥袋回收率=化肥袋回收量/化肥袋使用量×100%

5.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村庄适龄参保总人口×100%

5.1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农村人口×100%

5.11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占比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比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之和/自然村农作物总产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