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分析案件后发现,这些诈骗案的诈骗手法如出一辙,均是在诈骗短信中内置钓鱼网址,诱骗用户点击网址下载手机木马病毒,或者在网址上输入银行账号密码信息,从而实施对银行资金的盗刷。
几个典型的冒充银行诈骗案件
深圳反信息诈骗中心提供了多起冒充银行诈骗案件:
事主
冒充银行诈骗案全过程
据悉,此类诈骗分子先通过伪基站模仿955***一条积分兑换现金或电子密码器失效的诈骗短信,由于短信由“955**”发送,因此很多用户放松了警惕。
接着,用户点击短信中的钓鱼网址后,发现网址wap.***.cc的页面酷似某银行,因此再次放松警惕,在登录页面输入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
第三步,记录用户输入的账号密码信息,并上传至指定服务器。诈骗分子通过记录用户输入的账号密码,盗取了关键登录信息。
第四步,诱骗用户安装“安全控件”,该安全空间安装后会在桌面生成一个类似某银行的图标。
最后,再配合窃取到的银行账号密码,以及手机木马病毒窃取的手机支付验证码,可以轻松的完成对账户的盗刷。
警方提醒:莫点击任意陌生网址
对于冒充银行的电信诈骗,深圳网警方和腾讯手机管家联合提醒各位市民朋友:
遇到此类诈骗一是手机收到有网址链接的短信,最好不要随意点击网址,特别是那些看似是银行、运营商的网址,最好将网址复制到搜索引擎上进行验证真伪;二是收到此类短信,不要按照提示操作,可拨打银行客服电话确认;三是如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时需谨慎,切勿在非正规注册的网站填写个人的身份证号及相关嫌疑信息;四是建议安装腾讯手机安管家,拦截各类诈骗短信,识破钓鱼诈骗网站。
同时,面对电信诈骗完善的黑色产业链,只有产业各方联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打击黑色产业链,保护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由腾讯安全、警方、运营商、银行等组织机构共建的“天下无贼-反信息诈骗联盟”已经拥有超过100家会员,截至目前直接劝阻1.84万名用户避免转款达1.56亿元,为9776名受害人快速拦截被骗资金1.09亿元,避免、挽回群众损失合计近2.65亿元,建议产业链各方积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