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将到来,利用银行卡交易购买年货是当前新潮流。警方提醒广大群众节日期间注意加强自我防范。
卡和密码分开存放
【案例】侯营镇
【警方解析】这种信息泄露主要表现在保管环节,部分银行卡持有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喜欢将密码直接写在银行卡上,或将密码写在纸条上,与银行卡存放在一起;还有一部分银行卡持有人喜欢将银行卡与居民身份证存放在一处。在这些情况下,一旦银行卡被盗、丢失或被他人窥视,极易造成持卡人严重的经济损失。另有持卡人习惯用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设置银行卡密码。上述这些习惯性行为,都有可能给使用银行卡带来各种潜在风险。因此,保护好您的银行卡密码,是预防和控制银行卡被盗刷首要措施。
及时更改初始密码
【案例】去年12月13日,在某百货公司工作的小刘银行卡被盗,盗贼用初始密码取款5000元;
【警方解析】这种信息泄露途径主要表现在使用环节,主要有被窥视、被调包、被克隆、被吞卡、请人代取等多种手段,而且犯罪嫌疑人往往会同时交叉使用这几种手段,如记下银行卡密码,伺机盗取或调包银行卡;伪造受害人身份证信息开通网上银行,转移受害人账户资金;在ATM取款机非法安装监视器进行偷窥;在ATM取款机上做手脚制造吞卡现象,伪装成好心人提醒重新输入密码,然后伺机盗卡、换卡或克隆卡;个别不良商家动员顾客刷卡消费,想方设法套取信息,然后实施异地转账或网上消费等。遏制此类犯罪,持卡人应及时或不断地更换银行卡密码。
不要告诉陌生人银行卡密码
【案例】今年1月2日中午,市民
【警方解析】这种信息泄露途径主要表现在外来环节,主要有冒充、恐吓、关心、帮忙等多种手段,如骗子冒充公安、司法、银行等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以保护受害人资金安全,或恐吓受害人涉嫌犯罪、以案件侦查需要为名,或者以有生意往来、需查收货款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身份证号码、账号和密码,或要求受害人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输入账号和密码;有时骗子还会在网上开设“山寨银行”,通过拨过电话、发短信等途径,通知受害人进行银行卡升级,引诱受害人登录,导致账户和密码泄露、资金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