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04-27 来源:办公室
一季度,石鼓区强化企业服务,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企业实施供给侧改革,工业经济有较大程度回升,但经济寒潮仍未消退,经济隐忧仍然存在。预计一季度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4.14%,略高于去年。
一、工业经济运行现状。
1、重点企业持续低迷是经济复苏的主要阻力。受国内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区内重点企业天然气公司增长乏力。天然气公司产值预计为1.3亿,增长-4.15%,严重影响了石鼓工业的发展速度。
2、中小企业的搬迁影响了石鼓工业经济的增速。受来雁新城拆迁影响,去年有6家企业已迁出本区。今年周边尚未拆迁的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到企业搬迁上,在外寻找厂房和土地。拆迁导致企业生产形势不稳定,不敢加大投资,不敢接订单,不敢组织生产,对石鼓工业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
3、工业投资进度较慢。石鼓科技创业园三期已启动招商,但由于各种原因进度较慢,目前只有2家在意向谈判中。江霞产业园搅拌站受季节影响,目前也处于建设淡季中。
4、新增规模企业保证了石鼓工业经济继续保持正增长。2015年,石鼓区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加强政策扶持与支持,加大“小升规”扶持力度,小微企业成长较快,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家,新增比例为22.5%,这为今年工业经济开局提供了较强增长动力。
5、企业内功不足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一是企业创新能力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石鼓区的企业基本为来料加工企业,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全区仅有天雁机械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金一帆医疗器械1家市级技术中心,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后续发展。二是资金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石鼓区中小企业多为大型企业的上游企业,下游大型企业发展疲软,直接影响上游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三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没有实质性的放松,导致许多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
二,下步打算。
1、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实施供给侧改革。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促使大中型企业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解放生产力,在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竞争力,鼓励天雁机械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中走出去,争取市场份额。协助其完成技术创新研发工作,帮助其完成重大技术突破的高铁变压器风冷机的申报,并进入高铁采购目录,实现产值和利润的重大突破;帮助“天然气”LNG项目的快速落户和开工,从而迅速打开局面和占领市场份额。协助大型企业加快油改气的步伐,支持用气大户的进一步复苏,使天然气的产值在2016年可以逐步上升。
2、提速园区招商,筑巢引凤,搭建产业转移平台,促增量增长。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实施全民创新,全民创业的政策,我区应筑巢引凤搭建全民创新,全民创业的平台,以响应国家政策,为适应当前经济形势,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创业园三期、四期招商工作应提速,一是承接本区优质拆迁企业。来雁新城和华耀城的拆迁导致本区一批较优质企业(如金一帆、振洋汽配、金创钢构、共创医疗、辉丽汽配)面临搬迁,我区应为其提供土地、厂房供其继续留在我区发展。二是加大创业园经济存量,形成集聚效应,致力于承接沿海优质转移产业,确保园区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3、做大及做强江霞建材产业园,带动全区环保建材产业发展。一是扩大江霞建材产业园的功能,在3条搅拌站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征地100亩筹建3条混凝土生产线,争取2016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利用本区优质页岩资源和经开区的化工废渣资源打造环保产业,在国家禁止实土砖的使用的政策下,整合我区龙都建材、华翔建材、中力建材、居宜建材等优质建材企业,以江霞建材产业园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环保建材产业。
4、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筹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在目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并没有一个真正零污染,环保安全的绿色发展平台。致使全市食品、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无处容身,我区应承接这一产业促其发展,使其成为我区一新的优势产业。2016年,我区拟在角山乡租地300亩筹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作为全市环保产业发展基地,基地附属石鼓区创业园,由园区统一管理。预计容纳20个左右的中小企业,我区君玲食品、南北特食品、小帮厨、九星生物科技、寒梅蜂业等发展可观的食品和医药企业都将进入基地,预计能给石鼓区工业产值增加5—6个亿,占工业总产量的20%。将环保基地的建设于此不仅能增加税收和增强经济,带动角山乡的生态农业发展和旅游产业,同时还能提升角山乡的居民就业和经济发展,优化居民的生活质量,共同创建我区原生态零污染环保产业。
5、强力实施国家政策战略,优化企业培育成长。一是实施两大战略,争取政策支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对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实施 “锦上添花”战略,使其强者更强;对有特色,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实施“雪中送炭”战略,帮助其渡过目前的经济困境。二是培育企业,在帮助规上企业成长的同时,进行深度挖潜,对发展前景较好,且有一定技术能力和拳头产品的湖南奔立尔工贸实业有限公司、衡阳市君玲食品厂、衡阳九利厨业有限公司、衡阳帝居天成红木家俱有限公司、衡阳市精钢厨房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规下企业,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进行重点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