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8-23 来源:综合研究室
全市“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 解难题 优服务”行动综述
“感谢高新区联企干部雷涛精准指导,我们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800多万元和留抵退税3600多万元。”近日,万魔声学(湖南)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何世军告诉记者。
这个惠企案例,是全市深入推进“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 解难题 优服务”行动的一个缩影。6月中旬以来,市、县两级联企干部带着使命和重托,下沉到企业一线,为炎炎夏日中的中小企业送上“汩汩清泉”。
干部“大走访”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6月15日,全市召开“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 解难题 优服务”行动暨培训会议,市委书记秦国文寄语广大联企干部要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当好政策宣传员、协调联络员、调查研究员、发展助推员、监督检查员。
秦国文先后2次就活动开展、问题解决等作出批示;邀请企业家参加“群雁荟”周末茶叙活动,协调帮助瑞达电源等重点企业解决具体问题;7月14日,率队深入松木经开区调研,帮助比亚迪产业园、京东产业园、建滔化工、仁发科技、志良环保、福邦新材等企业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
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在北京学习期间,多次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会议等方式部署工作,返岗后第一时间调度行动进展,7月10日,赴创大玉兔化工、高诺有色金属科创园、德邦生物科技等企业走访调研,全面了解企业政策落实、问题解决等情况;7月19日,召开专题会议,对特变电工、华菱衡钢等重点企业反映的用地、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问题进行现场交办。
按照“全市‘四上’企业、中小企业、园区企业全覆盖”“在编干部人数的10%以上比例”等要求,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共选派联企干部3369名,覆盖企业3.13万家,其中从市直单位精心选派503名懂政策、懂业务、能力强的干部,联系城区1437家企业;从市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抽调200名干部,组成10个市工作组,对12个县(市)区和3个市直园区进行工作督导并开展联企服务。
一声号令,3369名联企干部随即奔赴所联系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和现场服务,全面了解企业订单、产能、效益、库存、现金流等生产经营状况,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破解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截至8月21日,全市累计收集企业反映问题5015个、已解决问题4745个,问题化解率为94.62%。
政策“大礼包”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为确保惠企政策尽知尽享,让政策“白纸黑字”变成企业的“真金白银”,衡阳市、县两级均举办了政策培训会,让联企干部首先“吃透”各项政策措施,成为“政策通”和“活字典”。此外,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为每一名联企干部配备了《惠企政策口袋书》《企业发展政策一码通》,精准指导企业申报享受相关政策。截至7月底,全市累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48.73亿元;新增减税降费6.49亿元,继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6.63亿元;办理普惠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延期还本付息90.14亿元,惠及企业1.92万户;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410.97万元,惠及参保单位1548家、参保职工11.43万人。
在政策红利的驱动下,全市市场主体信心倍增、活力迸发。上半年,全市净增市场主体70668户,其中净增企业9425户;新增“四上”企业207家,居全省第三,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93家,居全省第二;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5家,数量是去年的2.75倍,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三。
机制“大创新”解决问题落地有效
“衡阳实行‘五制一清单’(日常调度制、清单交办制、跟踪督办制、定期通报制、台账销号制和问题清单)工作机制等做法很有代表性和操作性”,得到省政府主要负责人批示肯定。
为推动“当下治”和“长久立”相结合,全市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推出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服务业企业工作机制,确保服务企业制度化、问题解决长效化。
衡南县推行企业扫码办事,设置“局长码上办”“码上找县长”“码上找县委书记”等二维码,企业可通过扫二维码,将诉求直达县委书记、县长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常宁市针对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创新建立“欢迎来常宁·‘码’上有工作”就业服务平台,向全市返乡劳动力推送务工信息,引导返乡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市公安局将每月20日确定为“服务企业日”,采取法制宣传、派驻“项目警官”等形式,护航企业发展。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服务产业链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每条产业链明确1名班子成员和1名联络人,牵头协调服务对应产业链企业用地报批工作。
市税务局创建“雁税云服务中心”,通过“雁税直播课堂”讲解、电子税务局发布、征纳互动平台推送等宣传手段,将惠企政策点对点精准推送至企业。
送政策是手段、解难题是重点、优服务是根本,最终目的是稳增长。今年1—6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6.4亿元,同比增长4.7%,分别高出国、省2.2、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1—7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居全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