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经信委
您好!今天是

当前页面: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信息 >

全市规模工业逆势“飘红”!看看“亮眼成绩”背后的“硬核答卷”

发布日期:2022-10-31    来源:掌上衡阳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衡阳的历史荣光与未来之光主要系于工业。

     

                △2022年9月28日,衡阳国际物流港开工仪式举行。罗茂盟 摄

 

真提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信系统知难而进、踔厉奋发,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今年前三季度,面临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5个、1.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5.4%、43.4%,均居全省第一;工业企业实缴税金44.5亿元,同比增长30.3%,高于全省28.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亮眼成绩”的背后,工信系统采取哪些超常举措交出了这份“硬核答卷”?

 

滚石上山力保稳产

 

雁峰区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举筹资5000万元征地款,支持恒飞电缆取得项目二期土地133亩将金杯电工周边68亩商业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并垫资9000万元投入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强力推动金杯电工建设智能化车间、恒飞智能化产业园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雁峰区工信部门帮助金杯电工获得中国银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000万元,成为全区首例。辅导南岳电控、衡变公司等4家企业申报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税收增量奖补资金;国创电力、古汉中药等5家企业申报补助类项目;特变湖南电气申报奖励类项目。

一斑窥豹,雁峰区的案例是全市工信系统滚石上山力保稳产的缩影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工信系统坚决扛起稳定工业经济的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国家、省、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企业生产稳定提升帮助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截至9月底,全市共办理2911户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37.77亿元,为2万家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92.92亿元、1675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679.27万元。惠企政策发力显效。1至9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6%,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亏损面由年初的13.5%下降到9月底的10.9%。     

2022年9月16日,在湘投国际衡东燃气发电项目暨衡东县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市委书记刘越高宣布项目开工。  罗茂盟 摄

 

 

衡南县工信部门了解到湖南广盛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大量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畅,业务拓展不开,立即会商有关职能部门,帮助企业拓宽渠道,带动产品销售,仅9月和10月,该企业84消毒液月产量达2万余件、75%乙醇消毒液月产量达3万余件、洗手凝胶消毒液月产量达2万余件、医用速干手消毒液月产量达1万余件,两个月供应同比增加30%,月销售额达700万

西渡高新区靠前服务、主动作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在德阳鞋业生产车间内,所有员工都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开工,企业为每个员工发放口罩,做好厂内每日消毒,外来人员一律扫码测温。据悉,园区管委会派出133名驻企联络员进驻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拿出约400万元对企业进行奖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不误”。

衡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面临流动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企业负担过重等发展难题衡山县工信部门将帮扶重点放在拓宽融资渠道上,积极与开户行华融湘江沟通协调,争取支持最终衡山汽车于7月和8月间陆续获得华融湘江银行的股权变现500余万元。同时县农商行联系,将衡山汽车的贷款利息延缓到年底缴纳,减轻了企业的还款压力

 

 

 

快马加鞭强链壮链

 

今年来,全市工信系统聚焦“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创新建立“五单一图谱”机制强链壮链,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步伐。

  

                △2022年10月13日,衡阳市千名干部联千企“解难题攻坚月”行动总结会议召开  王翟 摄

 

核技术应用产业链以“一岛一校”为依托,加速推进核创空间协同孵化基地等建设;输变电产业链开展“八大强链行动”,全力推动输变电特色工业小镇建设、输变电产业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链成系统编制完成《衡阳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规划(2022-2025)》;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主动对接中国电子、天集集团等产业运营商,吸引中国软件、百度云、贵州珑鼎、网易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洽谈合作;有色金属产业链坚持招大引强,推动中核钽铌等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建设;钢管及深加工产业链联合衡阳技师学院推出订单式技能提升培训服务,助力企业解决技能人才紧缺难题;盐卤化工产业链全力推动建滔化工、建衡实业、恒光化工等企业实现“原地倍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促成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与链上企业达成26亿元融资意向;新农业产业链推动出台《关于开展农业“双百十”产业建设行动的意见》,全力打造“两黄两茶一花”等特色百亿产业;新物流产业链积极加强与北京新发地、顺丰丰鸟科技等国内物流龙头企业对接,推动衡阳国际物流港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新文旅产业链坚持搭平台、兴品牌,圆满承办2022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节、第38届青春诗会,有力提升了衡阳知名度和美誉度;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驻点招商模式,成功促成苏州卫捷医药科技医疗用水一体化及静配中心智能化配液机器人项目入驻高新区;纺织服装产业链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服饰生产园一期46栋厂房和倒班房即将全部交付使用;钟表产业链依托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开展精准招商,已签约入驻企业138家,认购认租厂房71栋共计26.7万㎡,其中50家计划今年年底投产。

 

招引培育双轮齐驱

 

推进衡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工信系统坚持招引培育双轮齐驱。

 

        △2022年5月11日,全省第一批省级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我市共签约重大项目21个。  罗茂盟  摄

2022年,我市围绕重点产业对外发布招商引资项目112个,总投资额1690亿元。5月11日,省第一批省级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我市共签约重大项目21个,总投资额185.8亿元,总引资额159.8亿元其中工业制造业16个,占比高达76%,是衡阳市这次集中签约的亮点;“三类500强”项目2个,总投资13亿元,分别为衡南县新能源箱式变电站壳体智能制造项目、衡东县云南锡业年产8000吨锡锭项目。截至9月底,全市共签约引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阿里巴巴衡阳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三类500强”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额132.8亿元,总引资额89.6亿元。

 

2022年7月8日,中国(中部)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开幕式在衡举行,13家单位与衡阳白沙绿岛高新发区签订合作协议。  周围  摄

 

我市注重加强重大工业项目调度,1至9月,全市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9个,计划总投资675.4亿元。其中年度预计投产52个,可新增产值502亿元、创税13.3亿元。高诺铜业、韶能抄纸等新投产项目今年预计分别实现产值35亿元以上、创税1亿元以上;福邦新材、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金隆再生金属、瑞达电源、竣能5G半导体终端智能产业园、金杯电工等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150亿元以上。

我市2022年初在全省率先出台《衡阳市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强调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不断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加大规模工业培育力度

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改建扩能等方式,实现产值倍增、效益倍增。

  发布首批109家产业链“头雁”企业名单,1至9月,中核金原、汇中再生、和富铜业、金翼有色等企业分别增长175.3%、116.78%、88.5%、50.2%,极大支撑了规模工业高速增长。

 

                △金杯电工智能化车间规划图。(资料图片)

 

全市工信系统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全力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其中省级新增55家,数量是2021年的2.75倍,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三;3家企业获批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首批挂牌企业,数量占全省七分之一。企业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动力不断提升,新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产品1个;25家企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数量是近10年的总和,新增数量和总数均居全省第三;4家企业认定为2022年湖南省制造业质量标杆,数量占全省八分之一;11家企业认定为湖南省新材料企业。

 

精准帮扶行稳致远

 

我市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百日行动和“解难题攻坚月”行动,全市共选派3369名干部联系服务企业3.13万家,收集企业问题5676个,解决问题5561个,问题解决率98.0%,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企业获得感、满意率持续提升。

我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帮扶,聚焦要素“关键点”,建立问题交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工作机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实行台账化、清单化管理,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市工信局搭建“湘企融”区域平台,推动创大玉兔等8家企业与市内金融机构现场签约授信4000多万元衡阳高新区针对重点企业反映用工缺口大问题,创新开展抖音直播带岗活动,招聘达成率达98.7%;松木经开区推行“1家企业+1名领导+1名科级中层干部+1名联络员”工作机制,对园区96家企业实行联点全覆盖;珠晖区为支持爱洁科技上市,积极协调省、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片区开发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用地难问题;祁东县明确由县人社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科工信局牵头组建3个共性问题专班,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科技创新等问题。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开展精准招商,已签约入驻企业138家,认购标准厂房一期厂房总面积75%以上。  易建军  摄

 

         市工信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市工信系统今后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把工业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实施”四抓并举”:抓实运行监测,力保生产向好态势;抓实企业培育,力促动能增量厚实;抓实产业建设,力促工业优势厚植;抓实精准服务,力保市场主体稳定。同时,充分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力争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次交出“硬核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