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经信委
您好!今天是

当前页面: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要闻 >

风劲帆满海天阔 擘画雄图启新程

发布日期:2019-03-04    来源:综合研究室

    ---   写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挂牌成立之际  

 

2019年3月4日,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正是春意萌动、万物勃发的美好时节沐浴着机构改革的春风,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正式挂牌成立。沧桑砥砺、初心激荡,远志克承、踏歌前行,秉承着衡阳厚重的百年工业文明,承载着大雁腾飞再铸辉煌的时代使命,衡阳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开启了新的征程。

 

华章如歌,而今迈步从头越

衡阳是一座与生俱来的工业城市,现代工业文明之光已经在这座城市闪现并照耀了一个世纪之久。从1918年至今的百年间,是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也是衡阳现代工业发展的生动缩影。1918年-1927年,可以看作是衡阳现代工业的起步初创阶段。以衡阳市东阳渡兵工厂、秦记电灯厂为代表的国营与民营企业的成立与发展,拉开了衡阳现代工业的序幕。1938年-1944年,衡阳工业迎来战时的繁荣阶段。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大量的企业内迁,水口山铝锌矿局、中国植物油料厂、衡阳轧花厂等企业纷纷成立。衡阳的工业产值一度排名全国前列,形成了较为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1978年,世界局势逐步稳定,衡阳工业也迎来全面建设时期,衡阳轧钢厂、湘衡盐矿、272厂、710厂等民用和军工企业纷纷落地,使得衡阳工业发展有了新的内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衡阳工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通过40年的发展,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978年的320余倍。同时,全市在采矿、钢铁、有色、建材等工业主要领域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钢产量、变压器产量增长均超过40倍以上,原盐产量增长更是达到158.5倍。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从2001年的1.12亿元,提高到了2017年的133.31亿元,提高了118倍。全市形成了1个国家级园区和10个省级园区的“1+10” 工业园区格局,累计完成园区建成面积213.59平方公里,标准厂房建成面积1777.54万平方米,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

时光变幻,精神永恒。一代代奋斗者的足迹,在史册上写下了雄壮豪迈的衡阳工业诗篇。在衡阳工业百年奋斗征程中始终激荡着的产业兴市精神,从来都在激励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矢志不渝、勇往直前。对于新时代的呼唤,坚持发展和壮大工业,是这座城市的担当所在。在这条继往开来的道路上,每迈出新的一步,都需要开拓创新的劲头,每攀登一个新的高度,都需要超越自我的勇气。

这轮机构改革,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更名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既是这座城市对工业情愫不弃的眷恋,对发展工业实体经济初心如磐的坚守,也是穿越历史的足音紧跟形势的变革,是放眼未来开创伟业的宣言。

 

雄图绘就,工业腾飞正此时

不谋全局,不足以成其事;不擘雄图,不足以发其新。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振兴实体经济,坚定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提出并实施了振兴实体经济“3311”工程计划和工业原地倍增计划,力促衡阳经济发展“换道超车”。中核、中国五矿、比亚迪、华夏幸福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100强企业纷至沓来。总投资120亿元的建滔电子信息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的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的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总投资100亿元的富士康精密模具产业园和亚马逊中国制造基地、总投资90亿元的常宁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的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恒天、华泰、长丰、华夏幸福等企业在衡阳联手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全市军民融合、有色金属、精细化工、轨道交通、纺织服装、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初见雏形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7%,居全省第4位;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3家;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8%;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开工116个,完成投资213.4亿元;省级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176.4亿元;成功获批2018年度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市,全市230个无4G基站行政村全部纳入试点范围,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市行政村光纤宽带通率达100%,4G覆盖率达99.8%。

当前,我市与全国、全省一样,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风险与挑战也纷繁复杂,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风险,不确定性也在增加。然而,伟大事业的成功必须战胜与之必然伴随的巨大困难与挑战。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站位全局,高瞻远瞩,科学定位,作出了将衡阳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最美地级市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振兴衡阳工业实体经济,正是实现这一重大战略必然的坚强支撑。

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前进的方向已经明确、冲锋号角已经吹响,起步的契机更需抓牢。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市获批国家大城市、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南地区中心城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既凸显了衡阳在全省甚至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我市发展工业的坚实基础和比较优势;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8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悉数落户,展现了衡阳工业“换道超车”的巨大潜力;全面推进园区、口岸、机场等开放平台建设,拓宽了衡阳工业人财富集的大门。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全市各个工业园区如火如荼,竞相发展,全市“产业项目建设年”谋划的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气势如虹,全市一大批企业雄心壮志,蓄势待发,都为衡阳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为衡阳此刻的起步腾飞插上了强劲有力的翅膀。

 

初心不负,勇立潮头谱新篇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披荆斩棘。伴随着衡阳工业前进的步伐,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守中,在挥洒血汗、书写人生的奋斗中,岁月记载的是广大工业人坚定、成熟、铿锵的步履,是改革创新的豪情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我们感受到的是岁月的沧桑和磨砺!是衡阳工业人一次次在时代的变迁中的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广大的衡阳工业人深知,衡阳兴衰,工业有责;企业兴衰,大家有责。只要全市上下,和衷共济、风雨同舟,我们必然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我们必将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新时代、新希望、新使命、新目标,鞭策新观念、新思路、新政策、新机制、新作风、新举措。新征程既已开启,衡阳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新画卷必将渐次展开。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也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成立的开局之年。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谱写新作为。争当全市改革创新的“领头雁”、争当全市最强执行力的“排头兵”、争当全市高效廉洁的“先行者”,是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立下的铮铮誓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成立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全市工信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必将满怀信心,奋发有为,风雨无阻、高歌行进,进一步加快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大力实施振兴实体经济“3311”工程和工业原地倍增计划,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千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水平,坚定不移走大项目带动战略,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提升两化融合示范引领作用,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实现衡阳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不辱历史使命、不负时代重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