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16 来源:衡阳日报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邹 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衡阳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要坚定不移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聚焦“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和14条产业链,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富有衡阳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攀“高”逐新,打造产业集群新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使工业体系更健全、产业结构更优化,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市持之以恒推进产业链建设,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产业链、产业链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编制“五单一图谱”,以输变电装备产业为核心,水口山铜铅锌、盐卤化工新材料、钢管及深加工、智能视听产品四个产业为支撑的“1+4+N”产业集群体系初具雏形。下一步,继续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工作思路,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重点打造核技术应用、输变电装备、有色金属等产业,力促输变电装备产业早日创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向“强”迈进,激发优质企业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提出“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优化企业奖补26条、工业企业扩能升级13条等政策措施,推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格局。2020年来全市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2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2家、规模工业企业603家。下一步,围绕“推动央企(省企)‘老树发新芽’,促进老衡企‘剪枝促成荫’,帮助独角兽企业‘嫁接结硕果’,扶持新衡企‘落地扎深根’,不断发展壮大衡阳制造业的‘四路大军’”,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深入实施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工业企业“原地倍增”专项行动,培育一批百亿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行业标杆企业,打造更多“衡阳制造”新名片。
促“融”提质,积蓄数实融合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近年来,我市聚焦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加快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建设,全力推动数实融合实现新突破。2022—2023年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行列。今年来,推动2家企业获评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3个企业场景入选国家级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场景、37家企业入选全省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38个项目入选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数量均居全省前列。下一步,充分发挥国家32个互联网骨干网节点城市的比较优势,以申报创建“千兆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数据中心、5G基站和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政策措施,通过组建专门基金、引导央企投入、优化贷款贴息等途径,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插上智能化翅膀,切实提高制造业“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