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经信委
您好!今天是

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7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09-06    来源:市工信局

段建容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政府应一如既往地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是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加速器、改革开放的重要探路者、市场经济的重要活力源,是衡阳市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最美地级市的重要助推力。一直以来,衡阳市委、市政府都重视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强化政策支持,致力于切实为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当前,衡阳市民营市场主体已经达到18万多户,是推动创新创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市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缓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5.32亿元,同比增长8.7%;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65.38亿元,同比增长8.6%;非公经济实缴税金92.71亿元,同比增长24.6%

二、我市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措施

(一)着力降本减负

1、严格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建立“1+5” 工作体系,市税务局成立减税办和5个工作组,制定5类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各县市区局均成立减税办和工作组,把减税降费作为重中之重抓好落实,通过纳税人学堂、办税服务厅、微信群、QQ群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对一线税务干部和纳税人开展小规模纳税人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培训辅导。市税务局联合市工商联开展了“减税降费润衡州”政策宣讲活动,签署《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首批减税降费辅导员与8个行业商协会正式对接,落实减税降费,助力我市非公经济发展。

2、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在审批环节,实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举措,将企业进多个部门办理多件事,变成多个部门协同办理“一件事”,目前已实现37个涉企证照事项整合,统发一照。在办理环节,已实现现场、网上、网点三种方式办照,精简企业登记申请材料,将新版登记申请文书减少为13种,材料规范61项,企业设立登记时间由过去5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截至今年5月,全市市场主体比去年同期增加48921户,同比增长18.86%;其中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8034户,同比增长14.66%。

3、切实降低各项要素成本一是严格按照我市报建项目优惠政策,减免相关项目报建规费,有力支持我市工业企业发展。据统计,2019年共对华鹏铁路高铁岔项目、金杨冶金矿山设备项目等9个工业报建项目规费进行了减免减免金额1263万元二是减税减费。停征、取消、放开行政事业性、服务性收费12项,为企业和社会减负7200万元以上。三是大力推进价格改革市发改委等部门将进一步落实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清理转供电环节加价、鼓励非居民用气大户协商下浮天然气价格等政策,预计全年共降低企业用能成本2.75亿元

(二)引导转型升级

1、精心培育骨干企业。一是重点围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我市已有33家企业被成功认定为湖南省小巨人企业2019年,衡阳运输机械有限公司获评国家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二是推动我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储备我规模工业发展力量,根据省工信厅《关于建立全省“小升规”后备企业库的通知》要求,广泛调查摸底,对照条件,严格把关,共入库企业150

2、大力支持创新转型。我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战略规划和政策,涉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载体建设、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等方方面面,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共识。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关于加快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市的意见》、《衡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增了创新激励措施,提高了创新奖励标准。积极构建“1+X”制度体系。制定修订了《衡阳市专利资助办法》《衡阳市支持众创空间发展实施细则》《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衡阳市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衡阳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有力地支撑了核技术及应用、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前沿研究及产业发展。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是发挥财政职能,兑现优惠政策。为特变电工、衡阳钢管、燕京啤酒等一批龙头企业兑现优惠政策1705.9万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地提高了我市产业的竞争力;二是发挥资金引导作用,提升企业软实力。对我市2018年新获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进行奖励,并将奖励资金453万元拨付到位;三是建立重点企业纳税奖励机制。对镭目科技、南岳生物等12户单位(企业)进行奖励的意见报市政府,并将奖励资金415.72万元拨付到位。四是为企业增资跑项,积极申报项目资金。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鼓励企业转型升级,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4、持续强化人才支撑。整合各类人才发展资金,安排1亿元的财政资金,对我市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紧缺拔尖人才、青年人才和名家名匠给予专项补贴,引导各界精英、科技创新等优秀人才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为加快衡阳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目前,成立了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10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年内已培养4个以上青年技术技能骨干。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市高技能人才达到10万余人。先后组织100余家企业参加湖南省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云计算”、“创新方法与能力”、“两化融合”、“军民融合”等多个专题培训班,共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约2000人;组织60余家企业参加清华北大高级管理研修班培训班、“湖南省中小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湖南省领军企业家研修班”学习。

5、全力完善服务体系经过精心筹建,我们高标准建成了衡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平台已实现与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各县市区窗口服务平台、盐卤化工及输变电两个产业窗口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为打造企业家智囊团,充分发挥能人对产业带动作用,我市征集了150余名中小企业服务专家组建了“衡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专家库”,甄选了十余家衡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战略合作机构,成立了衡阳市中小企业服务联盟,整合社会服务资源,遴选了15家社会服务机构入驻平台,全市中小企业在线上、线下提供各项优质服务截至目前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线上注册的服务机构达865家,企业9053家,组织开展公益活动633次,发布服务项目2656次。成立以来已开展数字化时代,中小企业向何处去”公益讲座、“HR沙龙之赢在职场公益讲座、精益管理之精益运营系统”、“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融资风险控制讲座班”等公益服务活动200次,惠及企业近两万余家。今年,衡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被评为“湖南省最受欢迎窗口服务平台”。

6、积极鼓励开拓市场。为促进我市中小企业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多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展会活动。如今年6月份我们组团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并组织指导衡阳市建衡实业有限公司、衡阳镭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做好参展工作,签订意向合同6573万元。通过这些活动,为我市中小企业搭建了对外展示、交易、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我市中小企业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小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三)助力企业融资 

1、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认真贯彻差别化信贷政策和差异化监管政策,“一企一策”逐一研判,避免简单断贷、抽贷和压贷。建立金融服务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积极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示范窗口建设。量身定制信贷新产品20余个。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5.7亿元,较年初新增21.7亿元,同比增8.3%,同比多增19.0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户数3197户,较年初增加270户。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53.4亿元,较年初新增15.2亿元,同比增长4.98%,同比多增19.6亿元。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98%,低于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利率0.6个百分点,累计已办理小微企业再贴现金额9.8亿元。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可得性明显提高,融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2、强力推动企业直接融资。一是对全市范围内工业企业融资需求及股权投资需求情况进行了广泛摸底,制定了全市工业企业融资需求情况汇总表和全市股权投资重点企业名单汇编成册,提供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经统计,全市共有182家企业有贷款融资需求,需贷款金额 25.28亿元,其中有担保需求74家,需担保金额8.18亿元;全市共有79家企业有股权融资需求。二是做好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申报工作共组织75家企业进入了湖南省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三是征集22家企业发布了湖南省2019年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股权融资需求,并组织19家企业参加了2019年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企业股权融资撮合对接会。四是市工信局和人民银行联合开展“百户民企”大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实地走访民营和小微企业138家,其中“白名单”企业72家,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21份,现场召开银企座谈会14次,收集反映金融服务及融资方面问题15个,撮合融资近3亿元,建立“抵押物不足、贷款利率高、贷款满足率低、担保增信缺失、风险补偿不足”五类问题清单,宣传解答中小微企业金融政策26个。

3、着力加强融资对接服务。我市专门成立了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辖区内所有银行机构都加入中心,及时了解辖内企业资金需求信息、财务信息、经营信息,及时发布本行的资金供给信息、贷款政策信息、金融工具信息等,进一步提高银行信贷资金供给的透明度,不断提高银行信贷资金供给与企业资金需求的“耦合”速度。截至目前,平台入库企业达11015家,历年累计撮合贷款7568笔,金额152.86亿元。衡阳市的这一首创经验在全省推广,省内外多地政府来衡现场学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个私协会与工商银行、邮政银行等金融机构鉴定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及时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推荐给银行,并协助企业做好融资贷款申请工作。同时,搭建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举办银企融资治谈会。今年,全市共举办了三次大型的银企融资洽谈会,共计有984户企业参加现场达成融资意向金额18.71亿元。在全市各级个私协会的积极推荐下,1-6月份共计3015户个体和私营企业获得银行部门、金融机构贷款64.61亿元,有效地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四)密切政企关系

1、不断强化政策服务。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推动衡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招商引资“黄金三十条”“人才雁阵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通过打造最强执行力,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政策支撑。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深度调研、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调研等,召开宣讲会、座谈会、报告会、专题培训等形式,认真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举办民营企业座谈会,倾听企业呼声,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举办“清明异地衡阳商会垦亲会”,邀请在外衡商回乡同叙乡情乡谊、共商发展大计。

2、大力宣传非公经济成就。积极推荐我市非公经济人士参评第六届“湖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全市引导形成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非公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宣传非公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成效,提高非公企业社会形象。扎实推进民营企业“精准帮扶年”行动,组织各县市区、市非公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开展民营企业“精准帮扶年”行动,各单位成立了民营企业“精准帮扶年”行动领导小组,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行动方案,积极开展民营企业走访活动,动员各方力量,共同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排忧解难。

3、持续营造良好环境。试点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落实153项“最多跑一次”清单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作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来抓,加强12315 “四个平台”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一会两站”和12315“五进”工程。维护企业权益,坚决保障企业平等地位。开展了公用企业垄断行为专项整治工作,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解决了一些不正当竞争的问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注重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设5起专题培训班,先后为300余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就专利基础、挖掘及技术交底书等进行培训,提高了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和管理能力。推荐11家民营企业向省局申报国外申请专利和专利权质押融资评估费补贴项目,还推荐10家民营企业申报省局2019年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项目。

 

民营经济衡阳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撑起了衡阳经济的半壁江山,衡阳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将来也一定是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作为工业企业发展的主管部门,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服务,积极探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使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感谢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9830

 

 

责任领导:张兴二                  人:伍萍 

联系电话:8857006  

抄送:市人大联工委,市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