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经信委
您好!今天是

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2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11-23    来源:办公室

对市十六届人大次会议第327号建议的答

                                               衡工信建复〔20226号(B 类)

刘会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衡阳市建设高质量产业链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以产业链建设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夯实基础,坚持靶向发力,推动全市形成了齐心协力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浓厚氛围。2021年成功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行列。

一、我市推动产业链建设所做工作

(一)领导重视力度空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总链长,市委书记秦国文密集走访调研12条产业链,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全市制造业发展大会、重大项目现场观摩会,研究部署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项目建设,为全市产业发展谋篇布局;分产业链举行民营企业家“群雁荟”周末茶叙,听民意、谋发展、帮企困、解难题。产业链联席会议召集人与产业链链长逐一对接,深入产业链和重点项目调研,统筹推进全市产业链建设;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坚持“周调度、月分析、季总结”,谋划部署工作,坚持深入县市区、园区调研,及时解决产业链建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16位链长靠前指挥,采取安排调度、现场办公、实地督导等方式推动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在全市营造了抓产业链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智库合作交流。我市历来重视与智库的合作,特别是在产业链建设方面,注重发挥智库作用和专业优势,为全面提升全市产业链整体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委托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研究院高质量编制《衡阳制造强市“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衡阳打造成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的目标要求;邀请国家工信部智库——赛迪顾问绘制全市产业链发展全景图、现状图,逐链勾勒了锻长板、补短板的方向和措施。此外,核技术应用、电子信息、钢管及深加工等产业链还聘请链上“头雁”企业负责人担任顾问或副链长,为产业链建设献计献策。

   (三)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各产业链构建“一位市级领导、一个承载主体、一个行业协会、一家金融机构、一批高校院所、一个联合党工委”的“六个一”组织架构,通过党委、政府、企业、高校、金融机构多方发力,汇聚了产业链建设的强大合力。目前,14条产业链均对接了一批产学研合作、技能人才培训高校或科研院所,其中核技术应用产业链、钢管深加工产业链分别聘请了南华大学相关学院院长或教授担任专家顾问,为产业链在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纺织服装产业链与11所市内院校合作在湘南纺织产业基地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就业基地”,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在衡阳技师学院开设金杯电缆、特变电工产业工人订单班。

(四)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注重搭建各类合作交流平台,通过主办或承办行业学术研讨、交流会,不断提升产业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1年5月,我市会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湖南省工信厅,成功举办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节能输变电技术论坛暨输变电产业集群高峰论坛”,来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家工信部、国家电网公司、湖南大学等数1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输变电产业集群顶尖专家600余人参加了会议。目前,核技术应用产业链正在积极筹备中国(中部)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争创“科创中国”产学研协作类创新基地。

(五)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配套与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互补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组织移动互联网、纺织服装产业链参加2021年“港洽周”专题招商推介,现场签约项目40个;推动有色金属产业链引进高诺铜压延产业项目,补齐了铜材精深加工的短板,填补了全省铜杆项目的空白积极搭建本地配套供需平台,提升产品本地配套,引导市内20家使用硫酸企业配套采购水口山有色、株冶有色、五矿铜业副产硫酸,组织开展电子信息产业链精密模治具产销对接活动。此外,依托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等平台优势,引导湖南机油泵、南岳电控等传统企业数字化、智能化企业转型升级

(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全力推动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市场化退出,148散乱污企业全部整治到位;扎实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沿江一公里”化工企业搬迁改造,经验做法在全省推介。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打造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累计培育认定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2家,其中国家级19家、省级97家。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以“上云上平台”助力企业新一轮转型升级,累计推动中小企业上云34967家、上平台1322家。

、下步工作打算

(一)抓龙头,提升产业链引领力。强化抓龙头、强龙头意识,发挥产业链承载城区(园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横向集聚,引导其他县市区、园区成群成链发展,努力提高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发挥主导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围绕“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产业生态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挥“头雁”企业的吸附作用,以实施“原地倍增”计划为契机,支持引导“头雁”企业主动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向高端攀升。

(二)抓平台,提升产业链承载力。以创建“五好”园区为契机,进一步明晰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提高产业园区集聚能力,推动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良性竞争、错位发展的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在衡高职院校作用,强化衡阳高新区、衡山科学城等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功能,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创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湖南省中小企业续贷中心衡阳分中心等国、省平台作用,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把我市打造成为服务最好、环境最优的发展高地。

(三)抓项目,提升产业链支撑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重点项目库,按照“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加强链上重点项目日常,力争年内新开工项目100个以上、新投产项目50个以上;出台全市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引导各产业链紧盯国、省产业发展动态和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主动对接、精准出击,着力引进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加快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

(四)抓联合,提升产业链凝聚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推动在衡高职院校与各产业链企业深度对接,实施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借助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集商网、陈德基团队等优势,坚持以链带面、以点促链,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共性平台,增强企业发展新动能;组织筹办全国中小型制造企业赋能暨产教融合交流大会等活动,不断提升衡阳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抓帮扶,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持续开展“援企服务·助力倍增”活动,强化惠企政策落实,切实帮助企业纾困、减负、搭台,力促企业提质扩能;全面推行“一银行一主链”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现代产业园“一站式”服务等模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技能人才紧缺等问题;适时组织开展产业链产需对接活动,引导产业链企业加大本地采购、开展链内合作,推进市内大中小企业产品配套和产能协作。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2630

 

 

 

 

 

责任领导:李文革                  承办人:  

联系电话:0734-8859113

公开情况:内部公开

抄送:市人大联工委,市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