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经信委
您好!今天是

对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3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09-06    来源:市工信局

民建衡阳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业经济植优补短,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的提案》收悉,我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专班,就建议内容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提案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工业实体经济发展和加大工业植优补短工作,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振兴实体经济“3311”工程计划和工业原地倍增计划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紧紧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园区体制创新、重点项目建设、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开展工作,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工业植优补短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发展新兴优势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积极对接省《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意见》依托我市产业、资源等优势,加快打造一批重点优势产业市工信局起草了《关于加快工业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已上市政府常务会,力争通过5到10年时间,建成新能源汽车、有色金属、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眼镜、化妆品、陶瓷等千亿产业集群;打造输变电装备、核、电子信息、无缝钢管、矿山工程机械等特色优势产业链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50 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4 家,零部件生产企业 46 家,占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20%左右。主要企业有湖南天雁、湘泵股份、南岳电控等,2018年实现产值约150 亿元。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依托比亚迪(衡阳),在松木经开区规划了1000亩的新型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千亿园区,为我市构建先进轨道交通产业体系打下基础,成为衡阳先进制造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有色金属产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中铅、锌、铜储量居全省前茅,铅的储量13.56 万吨,锌的储量123万吨,铜的储量 13.6 万吨;贵重金属中的黄金储量48143 公斤,居全省之冠;白银储量1852.3吨,镍也有一席之地。现有规模企业50家,主要产品有103 种。2018 年实现产值202.3亿元。化工新材料产业拥有丰富资源,岩盐储量124万吨,钙芒硝储量40452.8万吨,位居全省第一。 现有化工企业117家,主要产品有426其中化工新材料企业79家,占比67.5%2018年实现产值161.4亿元。输变电装备产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智能电网输变电成套装备、电线电缆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输变电装备和电线电缆制造领域全国领先,拥有特变电工、金杯电缆、恒飞电缆等龙头企业及一大批输变电装备行业知名企业2018实现产值2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企业45家,产值210亿元,总量在全省市州中位居前位过亿元企业1310亿元企业350亿元企业1已成为我市先进制造业重要的支柱产业。无缝钢管产业有各类认定的研发机构40多家,其中国家批准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家、工程院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1家。2018华菱衡钢为龙头的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180亿元,利润9.8亿元,税金近10亿元,出口创汇约5亿美元。同时,纺织服装、眼镜、化妆品、陶瓷等产业集群来势较好,部分企业已落地。

(二)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园区平台作用不断提升。有省级以上园区11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园区10个依托园区发展平台,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激发园区发展动力和活力,出台了《衡阳市工业园区“四比一创”竞赛评比方案》,目前,为加快推动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正在加紧调研,计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市直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推动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今年1-7月,全市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620.43亿元,同比增长8.8%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5%,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3%我市园区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幅射功能显著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三)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落实省委、省政府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要求,市委市政府下发了衡办[2018]42号《衡阳市2019年“产业项目建设年”和“基础设施补短板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主要目标: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产业,大力实施“1113”重点工程项目推进计划。深入开展5个100”活动针对每个重点项目配备一名领导、一套专班,坚持重点工业项目“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总结”,切实化解项目建设难题,加快项目建设速度。2018年我市重点工业项目开工116个。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园及核特色医疗产业项目全面进入公司化、实体化运作阶段;建滔环氧氯丙烷、1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竣工;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30万吨锌、富士康IDX产业园项目投产;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湘南纺织产业基地进展顺利。今年1-7月,第一批126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已开工96个,开工率达76.2%,累计完成投资112.3亿元;重点工业项目开工数、投资总额、完成投资额,均创历年来新高。

(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2018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1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490.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73.7亿元;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省重点实验室2个,首个国家级孵化器科创智谷投入运行;创新成果加速转化,获得国省科技奖励11项,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件,专利质押融资同比增长20%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34%大成锅炉、大三湘茶油、湖南汇升生物等3家企业成功获评2018年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衡阳建滔、焱鑫有色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金化科技、建衡实业等2家企业成功获评2018年湖南省工业质量标杆和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锻造最强执行力,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以开展最强执行力建设年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深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着力打通执行落实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47个工作日,项目落地速度提高74.6%;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60个工作日,项目落地速度提高67.6%100个高频企业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理念,强服务营造优化制造业环境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20条、招商引资“黄金30条”、“人才雁阵”计划等政策落地,全面支持制造业发展。加快打造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将原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升格为副处级单位,优化对中小平台的管理。督促指导8个县市区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雁峰区、珠晖区、耒阳市、南岳区平台即将投入运营,祁东县、衡阳县、衡东县、衡山县平台也在积极筹建中,进一步提高全市中小企业服务水平。起草了《衡阳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推动工业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智能化发展。编印《惠企政策汇编》,免费发放给企业,让企业更好地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市还将继续深入实施振兴实体经济“3311”工程计划和工业原地倍增计划,抢抓制造强市建设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等重大机遇,以工业植优补短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提升综合实力。一是推进振兴实体经济“3311”工程计划和工业原地倍增计划。不断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有色金属、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眼镜、化妆品、陶瓷等8个产业集群和输变电装备、电子信息、无缝钢管、军民融合、矿山机械等5个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推动企业投资倍增、产能倍增、效益倍增。二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轨道交通装备、输变电高端装备、精密模具和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大力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推进企业生产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创建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30家以上三是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组织实施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引导有色金属、盐卤化工、钢管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标杆,围绕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和质量效益加速升级。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积极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园区及绿色工厂创建,实现绿色发展,创建一批省级绿色试点示范企业。组织实施一批绿色发展项目,推进企业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创建省级绿色工厂(园区)2个以上,打造一批绿色产品,增强产业发展的绿色动能。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发展动能。一是实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继续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任务,持续抓好“五个100”项目建设。集中开竣工一批重大项目,促成签约项目早落地,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达产。二是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性。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重点产业链补短板和延伸、拓展,有针对性地策划一批重大产业前期项目,形成成熟、可行的项目对外招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更大范围推介衡阳的工业投资环境、产业优势和招商政策,营造良好氛围。三是完善重点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协调服务、要素保障,及时掌握重点推进项目建设进展和重点培育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发挥我市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多渠道筹融资。积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扶持,对投资规模大、对全市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

(三)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提升承载能力。一是加快推进园区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一阵地、第一平台,着力提升园区的吸引力、承载力、竞争力。二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加快推进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园、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特变电工南方智能电网科技产业园、建滔电子信息产业园、湘南纺织产业基地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项目,形成一批上规模、有特色、叫得响、拿得出的特色“园中园”。三是理顺园区体制机制。严格落实《衡阳市工业园区“四比一创”竞赛评比方案》,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市直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从管理服务权限、选人用人机制、奖励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破除束缚园区经济发展障碍,充分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园区“多规合一”。着力解决城规、土规、林规和产业发展规划相冲突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四)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深入开展“一企一策”帮扶。实行问题交办督办制度,确保领导集中、力量集中、措施集中、要素集中,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度难关。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切实做到亲商、安商、稳商。二是加大企业减负力度。贯彻落实国、省、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安排,继续全面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企业了解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全力解决惠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为稳定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和推动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继续发挥衡阳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作用,降低融资成本。三是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以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为着力点,建设好信息高速公路。以“互联网+”为突破点,狠抓两化深度融合及“+互联网”应用,提升全市信息化水平。四是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以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抓手,培养和壮大一批省级、市级中小企业核心服务机构,精准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研发、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等“一站式”公共服务,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帮助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感谢贵单位一直以来对衡阳工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9817

 

 

 

责任领导:李文革                    人:陈海燕

联系电话:0734-8859113

抄送:市政府办,市政协提案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