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9-29 来源:市经信委
肖跃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衡阳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也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市。“衡阳制造”久负盛名,为湖南乃至全国做出过较大贡献。
近年来,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稳步提升,制造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但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程度不高。尽管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建设标准化水平不高,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的能力不足。二是产业集群效应未能充分发挥。目前,我市园区载体水平尚处在2.0向3.0提升过程中,企业入园后企业间分工协作还不顺畅,龙头企业产业链带动能力不足,产业集群竞争力弱。三是制造业发展层次不高。传统重型产业占比较大,新兴产业体量较小,占比不高,制造业“智能化”进程缓慢,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四是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工业产品中高精尖、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多数制造企业缺乏原创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缺乏。
为了顺应新一轮产业变革趋势,对接“中国制造2025”等国、省重大发展战略,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下,近两年,市委、市政府先后部署、编制了《衡阳市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推进了制造强市建设,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2017年4月,工信部批复衡阳市纳入长株潭“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当前,我市正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植优补短”战略,大力推进振兴实体经济“3311”计划和工业企业原地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制造业实现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力促衡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就您在提案中推出的8条建议,我委组织专班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会同市人社局、市国资委梳理了现有政策,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发展路径。
(一)
关于“政府要高度重视,引导企业回归实业”问题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市高度重视,2017年下半年,启动了振兴实体经济“3311”工程计划;今年2月27日,专门召开了全市产业项目建设暨工业实体
经济推进大会;《关于推动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待修改后将下发实施。当前,支撑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白沙绿岛、水口山铜铅锌、比亚迪云轨、建滔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示范项目进展顺利,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工作全面推进。
(二)关于“要加大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装备能力的政策扶持力度”问题
当前,我市对加大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装备能力非常重视。5月10日,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会上,建新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快技改步伐,抓紧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衡阳市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要大力争取国家、省有关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工业技改投资,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我市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核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了技术攻关,努力破解制造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瓶颈,加快建设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示范工厂。随着一系列技术改造政策、智能制造措施的实施,我市企业将得到更大的扶持,企业的装备能力必然得到更大提升。
(三)关于“要加大政府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帮扶力度”问题
为创新管理,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和企业安心发展的营商环境,目前我市正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两集中、两整合、两公开”改革,加强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也在扎实开展,政府办事效率不断提高。依托全市电子政务云平台,正在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力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利用,提升“12345”政府服务热线服务质量,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四)关于“大力减轻税费负担”问题
即将出台的《关于推动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将就“大力减轻税费负担”推出一系列政策。明确税务部门应及时主动联合园区,加大税收优惠政策上门宣传、辅导力度,落实“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国家有关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环境保护专用设备、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困难减免政策。坚决杜绝“征收过头税”、“提前征收税款”等现象;企业水、电、气、通信增容直接产生的破占道和破绿的费用,在规定范围按成本费用收取。
(五)关于“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问题
在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关于推动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拟推出一系列政策。主要政策点有:1、坚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准公益性机构属性,按照保本微利原则,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优质且低费率的融资担保服务;2、着力规范降低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中介机构收费,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收费,取消与贷款挂钩、不合理的咨询顾问费、承诺保证费、资金管理费等收费项目;3、各财政部门应公开竞争性选择存款银行,调节全市财政资金、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政府融资平台资金在各银行的存储比例;4、加大对工业企业信贷投放的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存货等抵质押业务,对于基础较好、暂时遇到困难的骨干企业,继续满足其合理融资需求,等等。
(六)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
(七)关于“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加快建设多层次人才队伍方面,举措不断,不遗余力。不仅明确了要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也明确要加大高技能工人培养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打造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下一步,我市将根据《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实施名家名匠铸造工程,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支持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成名成家,重点铸就一批能工巧匠。
(八)关于“强化技工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我市是职业教育大市,有众多职业院校,有40万产业工人,这都是我市宝贵的财富。近年来,我市为建设技工人才队伍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技能振兴计划,指导和督促各技工院校面向市场,围绕产业发展调整培训方向,创新培训工作思路,加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培训即上岗一条龙就业服务。各县市区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如衡阳县、祁东县的电商人才培训,南岳区、衡山县的茶艺师培训,耒阳市的电工培训,石鼓区的家政、育婴师培训,技师学院为富士康量身打造订单式电子、电器培训,逐渐形成了县域特色和培训品牌。2017年,全市开展各类培训14028人次,其中技能培训11096人,创业培训2932人,为产业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积极支持技工院校发展,一是搭建桥梁,积极组织技工院校与企业进行对接,让他们互相找准工作结合点,建立长期联系,实行人才定向培养或联合培养。二是积极探索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从资金上予以支持,建设一批成熟的实训项目,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建设重点专业。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在培训机构认定、成建制购买培训服务成果、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随着这些政策的深入实施,衡阳的技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一定会不断加快,支持衡阳产业转型跨越,实现“二次崛起”!
感谢您对经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8年6月8日
责任领导: 任福荣 承 办 人:闵伟峰
联系电话:8859113
公开情况: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