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经信委
您好!今天是

对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8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8-18    来源:投资科

对市政协十二届次会议第285号提案的复                        

                                                                                                                             衡工信提复〔20216号(B类)

吕建军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提案》收悉,为促进我市先进制造发展提出了4点很好的措施。将我市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开展的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基本情况

(一)坚持观大势、谋全局。2020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立足衡阳现有产业基础优势,提出加快落实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着力实施八大工程、打造八大基地,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实力显著增强、产业主体跨越增长、产业园区加速提质,产业创新全面进步四大发展目标。同时,提出坚持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助推现代产业强市建设的发展思路,筛选出生态绿色食品、核技术应用、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文化旅游、轻工纺织、现代物流、汽车、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钢管及深加工、移动互联网、先进轨道交通及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14条在省内外具有比较优势和影响力的产业链,作为我市现代产业强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产业发展链长制,构建一位市级领导、一个承载主体、一个行业协会、一家金融机构、一批高校院所、一个联合党工委六个一组织架构,强力推进产业链建设,在全市上下营造担当实干、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调结构、重创新突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推动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市场化退出,148散乱污企业全部整治到位;稳步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完成20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大力推行绿色制造示范,创建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国家绿色产品2个、省级绿色产品和省级绿色工厂各1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注重利用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融合改造传统产业,金杯电工与中国联通合作的5G+电线电缆电工装备物联智慧工厂、特变电工与中国电信合作的特变电工云集5G智慧工厂被列入全省“5G+制造业典型应用场景名单;角山米业通过设备智能化改造和生产工艺大数据优化,大米吨电耗同比降低10%,工作效率为传统大米生产企业的5倍以上;湖南机油泵与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联手打造熄灯工厂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坚持抓关键补延链我市积极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以及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围绕制造业关键链、关键技术、关键环节,重点引进产业链上的高端项目提高产业关联度,促进产业集群加速形成l2020rh我市签约引进了比亚迪集团的年产40万副车灯项目、富士康集团的智能手机精密机构件等500强项目,万魔声学智造群项目落户衡山科学城。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围绕打造“现代产业强市”,加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分别赴深圳、北京开展重大项目对接,期间分别考察了深圳路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华为集团等。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去年11个省重大产业项目、8个省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9.15%、161其中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比亚迪年产40万副车灯项目特变电工南方智能电网产业园一期GIS智能工厂、上海交通大学衡阳5G材料与装备创新中心、矽茂5G半导体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湘南湘西高新软件园、高新电商产业园、人力资源现代产业园、创新中心、博岳通信大数据服务基地正式运行;万魔声学智造群、常宁天农食品安全产业链、祝融学院等项目建设不断刷新“衡阳速度”。

)坚持促改革、添活力。按照育苗、入规、升高、上市、扩面的工作要求,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大力实施千家万户行动计划,加强企业入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力度;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其中国家小巨人企业8家;新增上云中小企业10929家、上平台中小企业1086家。积极搭建企业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企业发展船山论坛创客中国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英雄汇衡阳海选等活动,为企业发展蓄能增力。探索成立企业上市辅导中心,发布145家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企业名单,加强企业上市引导服务,不断激发企业活力。首创“UP模式,先后促成AI机器人何弢团队、杭州依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倪浩团队、云天励飞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宁团队、蘑菇车联创始人兼CEO朱磊团队落户衡阳。开通中欧班列助力外贸企业跑出加速度27家企业外贸实绩实现破零,与一带一路沿线59个贸易伙伴贸易额增长27.1%

坚持出政策、引人才。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有充开展,稳步推进,《衡阳市关于引进紧缺型创新型人才暂行办法》、《衡阳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相继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奖励扶持政策,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明显提高,结构得到优化。积极对接“5100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2018年到2020年成功引进省“5100”科技创新人才22位,其中2018年引进科创人才4人(全职引进1人,柔性引进3人),2019年引进科创人才9人(全职引进2人,柔性引进7人,9人中有2人为外国专家),2020年引进科创人才9人(全职引进5人,柔性引进4人)。每年积极推荐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特殊津贴。

(六)坚持降成本、助纾困。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出台稳实体经济十条意见统筹兼顾财税提质和惠企纾困,市本级设立2.03亿元解困资金;新增减税8.39亿元,减免养老保险4.8亿元。积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中小企业续贷受理分中心,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17亿元、贷款贴息1.28亿元;举办银企对接64、授信991.18亿元。2020年,我市支持建设了10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36家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获得了2万元的资金。开展援企服务、助力倍增专项行动,为企业解决一大批具体问题,累计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0518.97万元。在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信心恢复增强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战略,奋力推动衡阳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当湖南省委三高四新战略的排头兵。

(一)以现代产业强市为统揽,切实强化发展能级。坚持把建设现代产业强市作为一号工程来推进,重点围绕一轴三廊布局相关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紧扣八大基地建设,推进八大工程育新机开新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举全市之力支持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创建2021年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有色金属与新材料产业基地、南方无缝钢管及深加工产业基地,力争形成一批具有独特竞争力、较强控制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全市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以产业链条为抓手,加快厚植集群优势。落实市级领导联系产业链工作机制,分链研究制定培育措施,加速推进14条重点优势产业链建设。健全完善六个一组织架构,围绕两网、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总路径,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链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依托项目支撑和就地倍增。锁定各类500强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三)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全面升级产业平台。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省级园区一主一特、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的产业定位,重点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良性竞争、错位发展的产业园区,支持松木经开区、常宁水口山经开区、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力创建国家级园区,创建白沙绿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动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出台《衡阳市产业园区亩均效益评价方案》,探索建立亩均论英雄机制,推进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四)以市场主体为核心,不断培育发展动能。坚持以育苗、入规、升高、上市、扩面为总揽,推动市场主体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实现企业跨越式增长。加大新建投产企业申报力度,深入挖掘个转企”“小升规潜力,确保每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80家以上。为我市坚持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提升企业科技实力。抢抓全省发展互联网直播、新兴经济、平台经济、区块链的机遇,着力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加快推进特变电工南方智能电网科技产业园、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五)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大力提升产业实力。全力支持湘南湘西高新软件园建设,积极对接华为、拓维等企业,在场景应用、智慧城市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IPv6改造覆盖率,推广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依托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智造谷项目打造全国灯塔工厂应用示范基地,探索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赋能衡阳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抓好沿江化工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着力优化化工产业布局全面推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

(六)企业服务为支撑,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继续落实我市人才政策,扎实推进各项人才政策落实落地。搭建企业研发平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2021年将支持建设200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将给予20万元奖励。继续开展驻点企业服务、援企服务、助力倍增等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力促企业提质增效、原地倍增。充分发挥衡阳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湖南省中小企业续贷中心衡阳中心等国、省级平台作用,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巩固清欠工作成果,加快健全防止拖欠长效机制。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积极践行四到四零服务,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感谢你对工业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629

 

 

 

 

 

责任领导:李文革                    人:李爱军

联系电话:17707349739 

抄送:市政府办(2),市政协提案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