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衡阳市委、市政府引进上市企业——中油金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原湖南界牌陶瓷总厂的改制资产重组工作,通过公开挂牌方式正式受让湖南界牌陶瓷总厂界牌片经营性资产,重振界牌陶瓷产业。目前,衡阳县委、县政府正在就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中油金鸿洽谈,希望采用PPP模式,计划五年投资强度不少于10亿元,保障园区发展目标的逐步推进。
(一)规划期限:
2015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5年-2020年;中、远期:2021年-2030年。
(二)规划范围:
位于衡阳县界牌镇的西南方,毗邻临岳高速公路,规划总面积24.6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园首期4.7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总概算在30亿元以上。
(三)总体布局:
“一心四轴六组团”,“一心”指综合服务中心,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四轴”指支撑园的四条骨架道路,形成园区的发展轴;“六组团”指根据园区产业布局,分为六个功能分区,即瓷泥精加工区、瓷泥集散区、日用陶瓷生产区、特色工业陶瓷生产区、建筑陶瓷生产区、综合服务区。
(四)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引进1-2家核心企业,专门研发、生产各种标准精泥,包括建筑陶瓷精泥、日用美术陶瓷精泥,标准化产品10个以上,瓷泥产业总值100亿元以上,产值超过50亿元企业一家。全面启动核心区(瓷泥深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建成瓷泥标准化研发中心和全国首个陶瓷配方中心,带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直接或间接增加就业人口5万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
中远期目标:到2025年,瓷泥标准化总量实现中部地区陶瓷产业龙头地位,标准化产品30个以上,年标准化产量300万吨以上。在完善瓷泥标准化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新建特色瓷泥配方中心,相应建成高品质日用瓷、美术瓷、特种陶瓷、航空航天及粉末涂料生产基地。标准化瓷泥产值200亿元以上,特种陶瓷及材料产值200亿元以上,核心园区总产值500亿元以上。建成1-2个国家级陶瓷技术创新平台,建立权威的陶瓷瓷泥生产、物流信息发布平台,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20%以上,带动就业人口8万人,在陶瓷产值总量、利润、研发投入、总部经济含量等指标方面达到较高水平,打造中部“陶瓷之都”。
(五)园区定位:
湘南承接陶瓷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全国陶泥标准化研发先导区;湖南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以界牌为中心,周围5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上百种陶瓷原料矿种,尤其以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原料为主,可供200条生产线保用200年以上。园区将利用后发优势走科技型、环保型发展之路。通过承接沿海陶瓷产业转移,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使瓷石矿原料和部分商品坯料的生产实现专业化、系列化。同时推动城园一体化,将界牌建成我国最具特色的陶瓷工业小镇,东方的法恩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