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战场到底有多惨烈?
志愿军们又是靠着怎样的信念战胜敌人?
近日,衡阳市雁峰区人武部走访慰问了辖区的抗美援朝老兵谢树志,走进那段血与火的岁月,聆听震撼人心的红色故事。
谢树志出生于1932年,幼时家境贫寒,由爷爷抚养长大,今年已90岁高龄。他经历过抗日战争,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屡立战功。抗日战争期间,年少的他逃亡到河南,18岁参军入伍,就读于军医学校,后加入共产党,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担任卫生班班长。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谢树志随部队准备解放崇明岛。5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从太仓浏河向北横渡长江,主力部队在新河镇海桥港登陆,以排山倒海之势包围了崇明县城,困守的国军残部已经毫无抵抗之力,6月2日,守城的国民党部队缴械投降,胜利的红旗,终于插上崇明岛。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年初,原本在福建参加海训的谢树志被调到74师222团入朝作战。
1952年10月14日,美国片面中止谈判,突然向上甘岭阵地发动进攻,企图迅速占领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进而夺取五圣山,迫使志愿军后退,以求得谈判桌上的有利地位。于是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美军对我军高地发起猛烈的攻击,炮弹如同倾盆大雨一般,平均每秒就有6枚炮弹落到我军阵地上,天上还有100架美军飞机,疯狂地向地面投放炸弹,谢树志当时负责在一线拯救伤员,运送物资。
"在上甘岭附近的一个山沟沟里,我一个人处理了40多个伤员。那天晚上,看到伤员们惨痛的表情,血肉模糊的身体,有的人已经不省人事了,我忍不住哭了起来。70多年过去了,我还是记得他们痛苦的样子。唉,朝鲜战争打得好苦,上甘岭被炮弹打得矮了两米!山都矮了2米,更别说人被打成什么样了。"回忆起当时情形,谢爷爷忍不住掉下了眼泪,继续说道:"战争是残酷的,每天都要面对生离死别,队伍里不停地出现新的战友,但是很多战友再也没能回来。"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军的飞机,坦克也没有参战的记录,志愿军火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方的1/4。但志愿军防守部队顽强抵抗,和敌人激战了整整43天,与美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共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阵地,取得了胜利。此役之后,我军再没遭遇到美方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38度纬线上。这一战,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
"敌人的飞机大炮很厉害,我们武器相对落后很多,但是照样把他们打得服服帖帖的。这和人的思想和荣誉感有关,我们队伍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荣誉感都很强,打仗的时候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往前冲。"谢老骄傲地说道。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全都不幸牺牲,队伍只剩下几个人,这时候共产党员站出来,义无反顾冲在最前面,他高喊着:"我是共产党员,同志们听我的,我们一起团结起来!把敌人全都干掉!"谢爷爷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在战斗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党员继续带领着战士们继续奋战在前,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我想这就是共产党受人民爱戴的原因吧。"
老兵谢树志受区人武部邀请,为辖区的预定新兵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党课,讲述自己在战场上的见闻,谢树志爷爷声音洪亮,精神矍铄,他说道:"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了,武器装备也更先进了,但是备战打仗的本领不能丢,部队的优良传统也不能忘。"他还鼓励新兵们"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把祖国和人民保卫好"。
在慰问活动中,区人武部特别为谢老送上了装裱好的纪念相片。大学生新兵周位明激动地说:"听了谢爷爷在朝鲜战场上的事迹,我深受鼓舞,以后一定要努力苦练本领,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