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常宁,依然艳阳高照。大堡乡复兴村马家组的山头上,百米钻机"轰隆隆"响个不停。面对持续干旱,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选派到复兴村的第一书记戈启信也早早来到了现场查看打井进度。围观的村民都说,戈书记来驻村半年了,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复兴村人,村里的事,他总是那么上心。
党建引领,强组织、聚合力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戈启信驻村伊始,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提高村党支部"政治三力"。他沉下身摸实情。通过上门走访、谈心谈话、现场勘察、发放乡村振兴征求意见表、便民连心卡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掌握村情民意。短短半年,他带领村两委开展"屋场恳谈会"六十余场,化解各类矛盾、解决群众问题近百余件。同时,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让村民履行当家做主的权力。他注重交心通气做好引领。积极协调好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之间的关系、"两委"班子之间的关系。他把"三会一课"开展到党员家门口,不断提升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指导村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制度狠抓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党建工作落地生根。积极谋划不同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以"建立基层党组织底线守护机制"活动为载体,鼓励全体党员"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主动认领岗位,把党员形象树起来",全村党员认岗扛旗,激发了党员的干事创业热情。
产业建设,谋发展、促增收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没有产业支撑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戈启信深知这一道理。为此,他把产业振兴当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常宁市鸿德公司是复兴村两年前引进的特色种养殖企业,目前计划扩大努比亚种羊繁殖。在了解到该公司还存在资金周转问题时,他和村两委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企业发展壮大增资跑项。为了不让300亩的村林场荒芜,他与村两委一道筹钱拉通机耕路,还计划把林场附近的山塘、水库等现有的资源重新整合,建设当地特色休闲产业基地。目前,复兴村村两委正在积极促进产业路建成,把产业接入四通八达的乡村路网,为后续发展提供必要交通条件,产业路也在跟进,为下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蓄力。
为民服务,干实事、显真情
"旱情连着民情,抗旱就是保民生。"面对持续干旱、无有效降雨天气,戈启信带领全村积极行动,闻"旱"而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市应急部门抽水抗旱,联系乡里安排送水车,同时带领党员和群众自打井20多口,购买水泵等设施,抽水灌溉,发动群众进行自救,修复了部分水源、渠道等基础设施,基本解决了群众生活用水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了农作物受灾范围、减少损失,对受损农户,联系保险公司,争取保险理赔。
"教育不抓好,乡村振兴就永远没有希望。"从四月份驻村以来,戈启信通过走访一些贫困学生以及贫困监测户了解到,有一些学生因家庭贫困而面临上学难问题。监测户李年春有4个小孩都在读书,每年教育费用支出2万元以上,家庭经济负担重。为了能帮助到更多类似家庭减轻负担,他迅速联系了所在单位衡阳市石坳军休所,为复兴村八名困难学子送上了助学金和名著图书。乡村振兴的希望在青年。戈启信期望通过读书或者入伍能够让新一代的农村年轻人走出去,学技术、练本领,以后投身乡村振兴。李年春的大儿子、二儿子明年开始就要相继高职毕业了,戈启信以自身入伍经历,鼓励他们兄弟积极参军。戈启信认为,这样就既解决了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又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
"驻村,驻的是赤诚,是热爱,是态度,是信念,是笃行。"戈启信说,"我曾经是子弟兵中的一员,‘子弟’是人民群众的子弟,随着时间转变,可能职业和身份会变,但入党誓词、对群众的鱼水感情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