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动态 /  基层信息 / 

刘振武:军营里走出来的平民英雄

来源:高新区社会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3-06-25



五月的平湖公园绿树成荫,人工湖畔的杨柳伴着风的节拍轻轻地摇摆。习惯在公园散步的市民们三五成群,迎着阳光,大人们家长里短,海阔天空;孩子们相互追嬉,笑语融融,人们尽情地享受着五一假期美好的时光。

在公园的一,刘振武俯着身子,用抹布细心擦拭小道上的石凳、长椅。这不是他第一次到平湖公园参加义务劳动了,每次看见大爷大妈们坐在被自己擦得干干净净的椅子上休息,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救命!我儿子掉进湖里了,快来救救我的孩子吧!"忽然,不远处传来一个女人呼救声,声音颤抖且急促。刘立即放下手中的抹布,穿过树木,绕着湖坝,朝着呼救的方向飞奔而去。

岸边,有人在观望,有人拿出手机准备拨打报警电话。孩子的母亲急得团团转,她哀求着,希望有人下去救自己的孩子。

湖面,一双小手慌乱地上下扑打,孩子呛着水,眼看就要沉下湖底。

跑到岸边没有丝毫的犹豫,""的一声,跳进湖里,冲刺着朝着落水儿童身边游去。



刘振武跳水营救落水男童

最终,孩子得救了,而当回过神来的母亲想对英雄表达感激之情时,人群中却没有找到营救自己孩子的恩人。

刘振武勇救落水男孩的一幕,当时恰巧被站在岸上的魏女士全程记录了下来。魏女士感慨地说:"他救的不仅仅是一条生命,更是救了一个家庭。"

孩子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找到营救自己儿子的好心人经过多方打探,他们才知道5月3日那天救下自己儿子的好心人就是刘振武。。

"做了好事不留名,小伙子真是好样的!"社区里熟悉刘振武的居民们只要提起他,无不翘起大拇指。

"在救人之前你是怎么想的?万一人没救上来,把自己性命搭进去了,你觉得这样值得吗?"有人这样问他。刘振武笑了笑,说:"没想那么多。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大学生,在群众遇到危难时,我没有理由不挺身而出!"

回答很简单,却充满了正能量。言语中彰显着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他的英雄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网》等三十余家媒体宣传报道,他的救人之举,不仅赢得了媒体的关注,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这是巴金说过的话,多年以来,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刘振武。

刘振武,2000年出在湖南衡阳。在长辈们的眼里,他从小就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还在念小学的时候,他就知道把父母平时给他的零花钱省下来,每月买一些零食或者文具分享给班上几个家庭困难的同学。从初二到高三,他一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约法三章,组成了"学雷锋义务服务小组",定期去一些伤残、孤寡老人家中,帮老人们扫地、洗衣服、擦窗户、拉煤气罐……同学们还时不时凑些钱,买油、买米送给一些家境贫困的老人。

2019年,高中毕业后,为响应国家号召,刘振武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

从练兵场上的摸爬滚打,到哨位上的风霜雪雨;从军事训练,到政治学习,两年火热的军旅生涯,更加塑造了他善良而勇敢的性格,锤炼了他钢铁般的意志,让他懂得军人的代名词就是牺牲与奉献。在从军的日子里,刘振武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一次次地参与抗灾抢险,一次次地学雷锋做好事却又隐姓埋名。

2021年9月,刘振武结束了军旅生活,成为了一名退伍军人。回到地方后,他总觉得自己不充实,内心好象还缺点什么。沉下心来,他很快意识到,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必须加强学习,提升自己。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于是,他报考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成了一名在校大学生。

有一次放学回家,在与父亲的闲聊中,他得知家乡有一些贫困学生,面临失学风险。虽然国家政策好,政府有帮扶,但对于特困家庭的学生来说,生活上仍然有些拮据和艰难。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度过难关,"出""发一份光",他跟父亲商量后,将自己在部队积攒的存款和退伍优待金全部拿出来捐给了家乡的贫困学。同时,他还买了不少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和父亲一起驱车前往衡阳县台源中心小学,为学校15名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了书包、文具、牛奶和助学金。

刘振武和父亲到衡阳县台源中心小学为15名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了书包、文具、牛奶和助学金。



为发扬中华民族扶残救济、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2021年国庆前夕,衡阳市文明办组织"礼遇好人,情暖中秋国庆"活动,刘振武积极响应,参加了志愿服务队。这次活动中,刘振武通过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抗战老兵走访慰问,了解了他们的感人事迹,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心中楷模的形象,让他深刻认识到:伟大源于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这一次,他隐隐觉得自己也有些热血澎湃。

那以后,他开始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抗战老兵为榜样,将学雷锋,参加义务劳动列入自己学业之外的必修课程。双休日、寒暑假,当别的同学在家陪父母、看电视、玩游戏、逛大街,他却在默默地参加志愿者活动。

2021年12月下旬,一场冬日初雪给雁城百姓日常出行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衡阳市文明办倡议广大"衡阳群众"志愿者、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以实际行动清冰雪、保畅通、送温暖。为响应号召,刘振武叫上父亲,开了三个多小时车,来到衡阳县石市乡玉石村。下车后,他从后备箱取出铁锹,交给父亲一把,父子俩一铲一铲为村里几户孤寡老人破冰开路。忙乎了好几个小时,积雪铲去了,道路开通了,走出房门的老人和孩子喜出望外。离开村子时,他们还特意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儿童送去粮油、慰问金和过冬的棉衣。父子俩的善举,受到了贫困山区百姓赞赏,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社会责任,用爱心传递了正能量

刘振武慰问孤寡老人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刘振武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他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勤奋学习,热心公益,多次被院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在校外,他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公园、养老院、公交站台等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维护公共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在退役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刘振武参与志愿者活动和义务劳动200多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0小时;为贫困学生、孤寡老人捐款捐物共计34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