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08 来源:市林业局
梁国雄 、贺桂香等两位 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做好品质效益文章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新书记、群策市长主政衡阳以来,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将油茶产业作为改善民生、发展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造“最美地级市”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了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力争实现“到2021年全市油茶面积发展到500万亩,油茶产业年产值达500亿元”的“双500”目标。我市油茶种植面积、综合产量、产业产值自2016年以来大幅度提升,截至2018年,全市种植面积达392.7万亩,年产茶油5.38万吨,一、二、三产业年产值达到155.6亿元,均居全国地州市之首。2010年和2018年先后两次承办了高规格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全市油茶产业发展情况得到了全国业界的高度赞扬和认同。目前,2019年全市已完成油茶新造23.22万亩,老油茶林低改垦复11.75万亩。
衡阳油茶产业基础好、发展好,但仍存在前期盲目投入、经营管理粗放、油茶市场混乱、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衡南县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成功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实践证明,打造品质油茶有章可循,提高衡阳油茶品质效益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
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粗放”的建议
1、加强油茶种苗监管。我市严格按照“四定三清楚”和“三证一签”制度,进一步加强油茶接穗采收、油茶嫁接、苗木销售等各个环节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劣质接穗和苗木流向市场。各接穗生产单位、油茶育苗单位、造林经营主体建立油茶品种档案,相关职能部门逐步建立油茶苗木经营责任追究体系,追本溯源,确保油茶苗木品质。
2、实施提质改造措施。根据油茶产量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分析各油茶林低产原因。根据油茶低产原因,组织油茶业主对油茶林针对性开展提质改造措施。林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油茶林提质改造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油茶林提质改造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
3、科学选择经营模式。因地制宜研究实施不同的经营模式,研究推广返承包经营、庄园经营、大户经营、合作社经营等经营模式,调动有关各方参与油茶种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避公司化大规模经营面临的资金不足、劳力缺乏、监管缺位等问题,全面提升油茶林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油茶产量。
4、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常宁市油茶经营业主自主引进和繁育的“意蜂”,不但能在高含糖量的花蜜中活动,还能在阴雨天气中活动,打破了油茶纯粹依靠自然生长的土蜂授粉的瓶颈,开创了以人工辅助措施提高油茶授粉坐果率的先河。在油茶种植、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强科技攻关,全方位提高油茶种植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油茶产量。
5、推进油茶种植机械化。在水肥管理、抚育培蔸、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强适应性机具的研发和生产,将滴灌设备等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提高油茶种植的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降低油茶种植成本,提升油茶抚育管护精细化水平。
下阶段我市将根据最新研究的科技成果和生产适应机具,调整油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根据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技术指导和监管,对油茶育苗、整地造林、抚育管理等油茶生产环节,全方位开展标准化油茶种植,不断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
二、
关于“维护良好收摘秩序”的建议
1、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把维护油茶收摘秩序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大事、要事来抓,专门对维护油茶采摘秩序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县市政府也纷纷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维护油茶收摘秩序,制定了维护油茶收摘秩序工作方案,颁布了《关于切实维护油茶收摘秩序的通告》。
2、开展广泛宣传。在维护收摘秩序期间,各个部门每天会出动宣传车边宣传、边巡查;各县市政府督促乡镇召开好会议,讲清其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按要求将《关于切实维护油茶收摘秩序的通告》发放到村、张贴到组,在重要区段、交通要道和人员密集区悬挂横幅,书写红纸或石灰标语。
3、实行联防联治。在2018年9月下旬,全市乡与乡、村与村之间也召开了不同形式的联席、联防会,实行联防联治,签订了联防公约,统一开摘时间、统一处罚措施、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巡逻联防等措施;要求各村组织群众自发制定村规民约,组织专业维护队,护好自己的林,管好自己的人。各油茶经营者也自发组织力量,维护秩序,确保利益不受损失。
4、加大查处力度。市委、市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对扰乱全市油茶正常收摘秩序,提前收摘、越界采摘、偷摘抢摘茶籽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严重的由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依法从快处置苗头性和倾向性行为,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市委、市政府还采取明查暗访形式督查,对不坚守岗位、出现提前开山苗头处置不快、稳控不力的乡镇,记录在案,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乡镇及其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其结果作为各乡镇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
下阶段各县市认真制定和执行维护茶果采摘秩序的办法和措施;此外全市将以“大三湘”建立和推广油茶庄园模式为契机,探索建立油茶经营者和林农之间更加合理的利益链条和利益分配机制,让当地的林农通过参与油茶建设或者提供土地的方式共同受益。
三、
关于“制定油茶市场标准”的建议
目前,我市油茶生产过程中贯彻应用的标准有20个(其中国家标准4个,行业标准7个,湖南省地方标准9个),包括良种繁育、丰产栽培、油茶加工等,涵盖了油茶生产的全过程。衡阳市近年来在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把标准和技术规程应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重点抓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
下阶段我市将联合国内从事油茶研究的一流科研院所,进一步加强良种选育、栽培技术、经营机具、茶果采收、配方施肥、油茶加工、低温仓储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科技研发力度,建立种植、采摘、仓储和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行业标准,建立油茶标准化体系。
四、
关于“扶持与引导相结合”的建议
随着各种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加和油茶林收益的不断提高,油茶产业发展形势已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转变为政府引导、林农主动参与,全市油茶产区林农发展油茶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下阶段我市将进行以下措施:
1、加大资金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作为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统筹整合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政策性资金和农业信用担保,融资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大力支持油茶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保险公司、风投基金、创投基金等投资油茶产业;各银行、保险机构将进一步开发适合油茶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逐步建立规范有序、覆盖全市的油茶林保险保障体系,规避自然灾害风险,减轻林农负担。
2、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中国科学院、广州立白公司、万象集团等油茶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发挥生物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培育加工优势,积极研发油茶化妆品、保健品、药品和日用化工品等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3、创新经营理念。积极探索油茶庄园经营模式,衡南、常宁、祁东等县市要率先打造油茶示范庄园;大力扶持油茶家庭农场建设,拓宽油茶产业发展空间,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效益;支持各地建设油茶小镇,结合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农耕文化节、油茶文化节、土菜文化节等为载体的各类油茶文化主题活动。支持油茶文化品牌创新,如研发油茶与湘菜、月饼等结合的油茶产品,打响衡阳油茶品牌知名度。
五、
关于“良种与良法相兼顾”的建议
1、全市通过湖南省认定和挂牌,建设了衡东、耒阳、常宁和衡阳4个油茶良种采穗圃,培育面积达280亩;引进培育了湘林、长林、衡东大桃、华硕等4个主要品系近70个优良品种,建立了以衡阳、衡东、常宁等为主体的10处育苗基地,油茶良种壮苗年生产能力达2500万株。
2、我市严格落实省林业局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要求,执行“四定三清楚”原则,做到“定点采穗、定点育苗、订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种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加强对油茶种苗的监管,油茶嫁接育苗期间,市林业局负责领导带领种苗站工作人员对我市油茶定点育苗单位进行油茶嫁接育苗督察和技术指导。
3、我市林业主管部门联合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培育和销售假冒伪劣油茶良种壮苗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苗木供应市场。
4、保障油茶丰产高产稳产,既要有良种作前提,也要有良法做配套。湖南茶油雄性不育杂交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使油茶亩产茶油从3-5公斤提高到50公斤以上。影响油茶产量的因素不只是低劣的油茶品种,立地条件、种植密度、管护水平、天气因素、虫媒授粉、病虫害防治等因素都会影响油茶产量。油茶的每个生产环节都必须严格技术规程和操作标准,谨防低产风险。目前我市已成功探索出一系列油茶生产经营先进技术,研发了油茶垦复、摘果等相关机具。
下阶段我市将分区域重点推广衡阳油茶品种名录,大力推广“衡东大桃”2号、39号、“华鑫”、“华金”、“华硕”和“湘林”1号、27号、63号、78号、210号等十个高产、稳产油茶优良品种运用,要进一步突破“衡东大桃”等油茶高产高抗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给油茶种植户派发《油茶栽培技术》宣传手册;在全市各县市定期开展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委派专业技术员对我市油茶定点育苗单位进行油茶督察和技术指导。
六、
关于“加工与种植相匹配”的建议
2018年,我市茶油年加工能力500吨以上企业11个,年加工能力52050吨,年度实际加工油茶7713.5吨。我市茶油年加工能力500吨以下业主548个,年加工能力50950吨,年度实际加工油茶43610吨。目前我市茶油加工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茶油粗加工能力过剩,对于油茶原材料处理能力不足;二是茶油粗加工饱和,对于油茶的精炼加工不足;三是短期内全市油茶加工能力相对过剩,而整个油茶产业发展不平衡。
下阶段我市将进行以下措施:
1、提高准入门槛。借鉴国家油茶标准,立足衡阳油茶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建立衡阳油茶地方标准,规范品种选育、生产经营、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油茶地方标准,建立油茶加工企业准入标准和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新建低品质、低产能、低水平的加工企业。各级油茶协会自主开展行业监管,杜绝油茶加工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提高行业竞争力。
2、加强合作引导。引导各油茶种植和加工企业摒弃门户之见,建立抱团发展理念,避免建成小而全、小而散的加工企业,杜绝资金、设备、人力等方面的浪费和原材料方面的无序甚至恶性竞争。各个企业通过联合、抱团、兼并、重组等方式开展合作,每个企业结合各自实际,扬长避短,做精、做强产业链中的1-2个环节。
3、开展重点扶持。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各个加工环节,重点选择和培育1-2个资金、技术、销售和管理实力强,行业影响力大,发展凝聚力强的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积极创建油茶品牌,提高油茶品质,促进全市油茶产业做大做强。
七、
关于“集约和分散相统筹”的建议
全市涌现了一批万亩油茶林、百里油茶带等上规模的油茶种植区和大三湘等上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衡阳油茶产业规模经营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发展,而规模经营所带来的水土流失隐患、采摘和管护成本增加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下阶段各地在引导、鼓励市场主体规模经营化的同时,可鼓励普通群众、贫困户分散小规模种植,再集中加工,形成规模经营和分散经营相互结合、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
感谢你们对衡阳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衡阳市林业局
2019年8月22日
责任领导:梁瑞军 承办人:陈 睿
联系电话:13873461791
抄送:市政府办,市政协提案委